-
D.H.勞倫斯誕辰140周年|血與肉比才智更高明
在理性主義文明主導一切的工業時代,英國作家D.H.勞倫斯(以下簡稱勞倫斯)無疑是一個異類,因為他始終抱持著一種近乎執拗的信念:性愛的凋殘導致了英國人的精神空虛、文明枯萎;而只有使性愛回到自然、活潑的正常狀態,英國才有重生的希望。
2025-09-15
-
我們究竟擁有怎樣的艾米莉·狄金森?
我們究竟擁有怎樣的艾米莉·狄金森?或者說我們究竟擁有過怎樣的艾米莉·狄金森? 狄金森的詩歌短小精悍,詩中有著強韌的意志與精確的隱喻,一般認為,她主要寫生活中的日常事件、自然生命、信仰和愛情。
2025-09-12
-
伏爾泰的書信藝術
啟蒙時代也是書信的時代,而伏爾泰正是這個時代的一位書信大師。
2025-09-10
-
“有篇無句”:卡瓦菲斯的現代詩藝
卡瓦菲斯 在當今詩歌紛紛奔向“辭采奪人”的時代,希臘詩人卡瓦菲斯的詩顯得尤為孤獨而堅定。
2025-09-09
-
國際布克獎得主巴努· 穆什塔克:“我的故事是關于女性的”
巴努·穆什塔克(左)與譯者迪帕·巴斯提 5月20日晚,布克獎基金會在英國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宣布,印度作家巴努·穆什塔克(Banu Mushtaq)因《心燈》(Heart Lamp)獲得2025年度國際布克獎。
2025-09-08
-
安娜·阿赫瑪托娃:俄羅斯白銀時代的“繆斯”
安娜·安德烈耶夫娜·阿赫瑪托娃(Анна Андреевна Ахматова,1889年6月23日-1966年3月5日),20世紀俄羅斯最重要、最受敬仰的詩人之一。
2025-09-08
-
“所有非洲作家都在審判席上”:恩古吉一生的三個矛盾
恩古吉,肯尼亞著名作家,1938年出生于英國殖民統治下的肯尼亞,1959年他坐上殖民者修建的烏干達鐵路,來到了東非最好的大學麥克雷雷大學求學。
2025-09-04
-
黑塞:一個如同恩賜般從天而降的克林索爾的最后夏天
對于赫爾曼·黑塞來說,1919年是記憶中十分重要的時間節點。
2025-08-28
-
蘇納拉·易卜拉欣:敢于讓小說成為真相的載體
著名的埃及小說家蘇納拉·易 卜拉欣8月13日上午因肺炎送醫后不治,在開羅去世,享壽88歲。
2025-08-27
-
薄伽丘:開啟一條文學之河
喬瓦尼·薄伽丘是與但丁、彼特拉克并列的“意大利文學三杰”之一,他在文學語言、小說體裁、人文精神上的貢獻奠定了現代歐洲文學的根基。
2025-08-25
-
安東妮婭·波齊:在言語中,超越生死而永恒如山
在電影《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中,有一段驚鴻一瞥的情節:埃里奧去與瑪奇婭見面時,將一本檸檬黃封皮的書送給了她。
2025-08-15
-
莫泊桑誕辰175周年|女性命運多重奏
2025年8月5日,是法國作家居伊·德·莫泊桑誕辰175周年的紀念日。
2025-08-06
-
卡內蒂誕辰120周年|關于卡內蒂的三個關鍵詞
竊以為,古今中外所有作家中最令人著迷的一個群體,就是那些無法被歸類的作家,英國作家埃利亞斯·卡內蒂正是這類作家的典型代表。
2025-07-28
-
托爾斯泰晚期思想中的“光”
不乏有人認為,列夫·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達到頂峰之后,藝術就開始走下坡路了,后期他身上的布道者戰勝了藝術家,不再有“藝術性”了。
2025-07-16
-
“第十位繆斯”——修女胡安娜·伊內斯·德·拉·克魯斯
修女胡安娜畫像。
2025-07-10
-
詹姆斯·勞埃多維奇·帕特森:蘇美童星和一生追隨普希金的詩人
三歲的詹姆斯·勞埃多維奇·帕特森和他的“第二個母親”柳博芙·彼得羅芙娜·奧爾洛娃以及演員謝爾蓋·德米特里耶維奇·斯托利亞羅夫共同主演了格里戈里·瓦西里耶維奇·亞歷山德羅夫1936年的著名喜劇歌舞電影《大馬戲團》 蘇聯和美國詩人、作家、1936年蘇聯反種族主義著名喜劇歌舞電影《大馬戲團》里的黑白混血童星詹姆斯·勞埃多維奇·帕特森(ДжеймсЛлойдовичПаттерсон)5月22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的一家養老院去世,享耆壽91歲。
2025-07-10
-
紀念托馬斯·曼誕辰150周年:藝術是生活的鏡子,也是生活的批判
作為游客,又來德國。
2025-07-09
-
恩古吉·瓦·提安哥:珍惜和使用本國語言,是保證民族永存的關鍵
5月28日,肯尼亞作家恩古吉逝世,享年87歲。
2025-07-07
-
偉大的鋼琴家阿爾弗雷德·布倫德爾:寫作是我的第二條生命
捷克出生的旅英奧地利著名鋼琴家、詩人和作家阿爾弗雷德·布倫德爾(Alfred Brendel)6月17日在英國倫敦的家中去世,享耆壽94歲。
2025-07-02
-
托馬斯·曼誕生一百五十周年,新傳記成為德國暢銷書榜冠軍
今年6月是托馬斯·曼(1875-1955)誕生150周年,一本關于這位德國文豪的新著傳記成為了該國頭號暢銷書。
2025-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