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異質性”寫作建構青年文學審美范式
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青春是用來奮斗的。
-
我們時代的文學寫作教育
今年,作家莫言將在北京師范大學招收第一個全日制文學創作的博士,中國人民大學也將在中國現當代文學方向下招收創造性寫作全日制博士研究生。
-
高考作文:人生轉折期的寫作
7月8日,考生們在高考結束后跑出湖南省長沙市一中考點。
-
用新體驗回應當下鄉村
小說中的現實是我們想象的、理解的和變形的“幻想領域”;小說中的現實又是記憶的,甚至往往是遠一點兒的記憶。
-
沒有價值判斷,就不是合格的文學批評
文學批評的關鍵應該是“批評”,也就是一種判斷力。
-
遮帕麻的夢——關于現實主義的思考之四
一、從遮帕麻與大魔王臘訇的比武談起 在《時間的詭計——關于現實主義的思考之三》一文中,筆者分析了當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所描繪的生活遠景與歷史的發展走向發生偏離時,前者遭遇的尷尬與質疑。
-
劉天琪:抗戰書寫的超越性視角
主持語 這是一個令人猝不及防的時代。
-
劉復生:文明沖突——當代文藝的重要主題
1993年,亨廷頓的《文明的沖突》發表是世界思想史上的重要事件,這決非偶然。
2020-07-11
-
浦東與文學的未來
浦東的未來,一定會出現具有標志性的文學作品 我出生在上海。
2020-07-09
-
如何“打開”現代文學經典
阿根廷著名小說家博爾赫斯說:“經典是一個民族或是幾個民族長期以來決定閱讀的書籍,是世世代代的人出于不同的理由,以先期的熱情和神秘的忠誠閱讀的書。
2020-07-06
-
大數據時代:古代文學研究的可視化
編者按 大數據時代,人們的閱讀方式和閱讀需求已經發生深刻變化,讀屏讀圖成為新常態,古代文學研究的可視化也成為必然趨勢。
2020-07-06
-
捕捉時代的精神特質
王力平,河北省作家協會原副主席、黨組副書記。
2020-07-04
-
新媒體時代的文學讀寫
在新媒體深度融入當下生活的今天,每每談及它對文學和文化生活的影響,許多人總不免下意識地產生錯覺——比如把新媒體從形態和功能上視作鐵板一塊的整體,進而也把我們面對新媒體的因應調適之道,設想成幾個固定的招數。
2020-07-02
-
四十年來的中國文學藝術——“未完成的現代性”之悖論
一 對于“現代性”起源的追溯有許許多多不同的說法,我不贊同將它前置在資本主義工業革命之前的說法,更不同意卡爾·洛維特在《歷史的意義》中所闡釋的那種將其追溯到中世紀宗教運動中的說法:“現代性是基督教理念世俗化的結果,因此,它與中世紀并無顯著不同。
2020-07-01
-
人工智能與文學批評
復雜心智不可能通過自動訓練產生,它需要經受其他心智的教育,復雜心智需要在與其他復雜心智的環境關系中慢慢生成。
2020-07-01
-
批評的況味
現在,我們走到了小徑分叉的路口。
-
倫理性介入:虛構敘事及小說批評的意義
丹麥哲學家克爾凱郭爾一向幽深古怪,卻有點直腸子,著名的精神進化四段論 “審美的人——政治的人——倫理的人——宗教的人”,就來自他的發明。
-
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新批評”
《文學報》開設“新批評”欄目已經很多年了,作為一個忠實的讀者和作者,我的受益是很大的,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它讓我在文學的環境中能夠說出自己想說的話,而這些話語得到了學界和社會的反響,無論是贊成或批駁我的觀點的意見,都是我的榮幸,因為它能夠更加促使我思考深層的問題,讓真正的批評精神發揚光大。
-
錢理群:關于“同時代人”的兩點隨想
我剛從貴州趕來開會。
-
為平平無奇的易幟者喝彩
文學的易幟者,天然地帶有異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