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小波:短篇小說的書寫現狀及其面臨的危機
短篇小說是一種具有自己鮮明特性的文體,在整個文學體裁構成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但當前文壇生態結構的調整導致其生存空間受到其他體裁的擠壓。
-
再議“非虛構”
從概念上來說,“非虛構”是基于敘述形態來認識的一種創作技藝,它既可以理解為文學的創作方法手段,也可以理解為一種文學創作的類型或文學樣式。
-
非虛構:一種直面現實的文學精神
非虛構成為文壇上的熱點事件,是在2010年《人民文學》開設“非虛構”專欄,發起“人民大地·行動者”寫作計劃之后。
-
非虛構寫作:以審美創作反映現實
如果以2010年《人民文學》鮮明揚起“非虛構寫作”旗幟為起點,那么“非虛構寫作”已經走過了10年的文學歷程。
-
簡析表情包的社交功能
社交媒體時代,網絡表情包正在逐漸取代語言和文字的部分功能,成為網絡社交的新主角。
-
張莉:為什么要強調女性視角?
為什么會有性別觀調查 是什么時候我們腦子里有了關于什么是男人,什么是女人,什么是好女人,什么是壞女人,或者什么是好男人,什么是壞男人的想象?恐怕我們很難說清楚,我們的性別觀是由很多東西共同促成的。
-
新媒體與當代文學批評之新變
新媒體是以數字及互聯網技術為支撐的媒介傳播方式,移動終端、網絡平臺為其主要信息接收工具,電子期刊、數字廣播、微博、微信、手機App等皆可納入其中。
-
“非虛構”不是虛構剩下的東西
關于非虛構,關于報告文學,大家談得很多,還有一些爭鳴或者爭論。
-
“地球村”幻覺和世界行走者
經歷了“全球化”的浪潮,“地球村”似乎從一種設想變成了現實。
-
詩歌的創作意識和風格追求
中國是一個擁有優秀詩歌傳統的國家,從詩經、楚辭開始,其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詩歌,幾千年來成為祖國豐富的寶藏,那些膾炙人口的詩歌流傳至今,久盛不衰。
-
張檸:小說與“胡說”
有位作家在家養尊處優,吃完飯碗一撂就往書房鉆,說“去寫小說”,他爹說:“又去編瞎話。
-
“誤讀”與“經典”——當代文學研究的一個討論維度
摘要:當下嚴肅文學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是文學研究者與普通大眾在趣味和評價標準上的“撕裂”,這一狀況將導致嚴肅文學的接受范圍窄化,以及文學研究與批評的公信力降低。
-
作為文學教育共同體的創意寫作及其實踐品格研究
摘要:創意寫作進入中國十年來,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形成了一個新的文學教育的共同體,實現了共同體的自我循環生產。
-
三體人的惶恐與“真”的辯證法——關于現實主義的思考之五
字幕:我們仔細研究了你們的文獻,發現理解困難的關鍵在于一堆同義詞上。
-
人學是文學:人工智能寫作與算法治理
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
-
漫談先鋒批評
21世紀的兩篇回憶文章 吳亮、李陀、楊慶祥在2008年有過一次對談,那次對談中,楊慶祥問吳亮是不是在80年代“大家都很有使命感”,吳亮回答:“談不上使命感。
-
王威廉:歷史的生物學肉身
一 新冠病毒肆虐,已經超過半年。
關鍵詞:  王威廉2020-09-13
-
張定浩:文學與算法
1 特德·姜的科幻小說每一篇都附有一則短短的后記,介紹這篇小說背后的某個科學思想動因,以及要探討的主題。
-
“立嗣承祧”:一個傳統母題的延續與變異
原標題:一個傳統母題的延續與變異——“立嗣承祧”及其相關的小說 過繼或收養題材在傳統戲劇,特別是明清白話小說中非常普遍。
-
科幻創新離不開文學哺育
電視劇《三體》概念海報 科幻文學的深遠意義在于對人類未來的想象與闡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