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有詩意的文化散文——評黃立康《水的復數(shù)》
《水的復數(shù)》是納西族作家黃立康新近出版的一部散文集,由“奇數(shù)”和“偶數(shù)”兩輯組成,收入《翅膀之歌》《水的復數(shù)》《城市猜想》等10篇散文佳作。
2025-09-01
-
《天下藥商》里的四個小人物
《天下藥商》是歐陽娟迄今為止寫得最老實的一部作品,洋洋灑灑65萬字,從四位男女主角的出生、成長、死亡,到天災、瘟疫、戰(zhàn)亂的起因、發(fā)展、高潮、結局,無不細細道來,交待得清清楚楚,與她之前的作品迥然不同。
2025-09-01
-
《桃花塢》:誠懇的力量,也是小說的公信力
這個場合講話真是很痛苦,想說的話很多,可是人更多。
2025-09-01
-
人海共生關系的精神鏡像
作家趙德發(fā)長篇新作《大海風》,以膠東地區(qū)民族航運發(fā)展史為敘事支點,選擇了“以小見大”的敘事策略,以“為歷史保存細節(jié)”的地方志式書寫方式,將歷史的風云變幻凝聚于地方的小人物、小故事、小世界之中。
2025-09-01
-
抗戰(zhàn)文藝中的“人民性”及其經(jīng)驗表達——以作家舒群為例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于中國東北蓄意制造并發(fā)動軍事沖突,史稱“九·一八事變”,這是日本全面侵華的開端,也是中華民族奮起抵抗的起點。
2025-09-01
-
“關于現(xiàn)在的歷史”——少數(shù)民族作家筆下的抗戰(zhàn)敘事
我國是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圍繞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民族區(qū)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榮四項總體性原則,各民族既保留著自身較為完整、獨立的文化形態(tài),同時也在與其他民族的交流、交往中踐行著多民族國家的建構。
2025-09-01
-
敘事迷宮中罪與罰的鏡像——評《噩夢出口》
劉遙樂最近出版了長篇小說處女作《噩夢出口》,作品充滿了對現(xiàn)實的冷峻觀察、對人生命運的思考追問以及對人性的幽微燭照,展現(xiàn)出了新一代青年中少見的思想銳度與敘事能力。
2025-09-01
-
《江南器物志》:托江南之名,借器物說世
人的生活離不開對“物”的使用,睡覺要床榻,吃飯要碗筷,農作要麥犁,過路要橋船。
2025-08-31
-
風雪無處藏——世阿彌的《花風幽玄》
步入中年之后,日本能樂大師世阿彌(1363—1443)將自己的演劇心得寫成文章,有長短不等的二十一篇。
2025-08-31
-
時代言說與詩性探索的交互——論周大新小說的生態(tài)詩學
摘要:周大新是一位有著強烈生態(tài)關懷意識的作家。
2025-08-30
-
浮潛·擺渡·啃噬:讀范墩子寫作隨筆《小說便條》
《小說便條》(2024)是陜西籍青年作家范墩子出版的首部長篇寫作理論隨筆。
2025-08-29
-
青年寫作是灌注生命力的寫作
將某個代際文學作為現(xiàn)象討論,源于焦循、王國維等人提出的“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之文學”的思想,其背后的邏輯是一種對朝代更迭與文化變遷之間交互作用的認知,即相信隨著政治與社會的變遷,文學隨之發(fā)生變化,并映射在特定代際的文體與美學觀念上。
2025-08-29
-
歷史蒼穹的文學星光——讀吳志良《孤島星光》有感
讀吳志良的散文總有種不尋常的喜悅與沉實之感,無論是獲得“人民文學獎”的散文《遇見》,還是剛剛在《香港文學》發(fā)表的散文《孤島星光:抗戰(zhàn)(1941-1945)烽火中的慈悲之城 》(以下簡稱《孤島星光》),都具有璀璨明珠般的光澤,讓我欣喜與矚目。
2025-08-29
-
《蘸火記》:一曲淬火不熄的紅色長歌
《蘸火記》(作家出版社)的獨到之處,在于它找到了一個扎根故土的敘事支點——章丘鐵匠。
2025-08-28
-
黃平:把幻想藏進敘事
本期推出西北大學兩位學生的作品。
2025-08-28
-
那些老物件的包漿,溫潤地留存了時光
翻開徐風《江南器物志》(首發(fā)于“收獲"雜志),作者筆下一件件帶有包漿氣息的老物件,或尋常或稀罕。
2025-08-28
-
中年人生的“主題”與“無主題”——關于魯敏小說《無主題拜訪》的幾重閱讀
一 小說題為“無主題拜訪”,卻以反諷的姿態(tài),在“無”與“有”的張力中展開敘事。
2025-08-28
-
劉浪:奔跑的黑馬——讀“00后”詩歌
《北京文學》推出“00后”詩歌大展,100位“00后”詩人,以集束炸彈的方式轟炸詩歌界。
2025-08-28
-
一名數(shù)學家的“無窮大” ——讀余義林《普通而純粹 壯闊而平凡》
我小時候上學時最喜歡的課程是數(shù)學,至今碰到一串數(shù)字,比如手機號、付款金額等,就忍不住要從中找尋數(shù)與數(shù)之間的規(guī)律。
2025-08-28
-
用生命鐫刻的精神豐碑——賞析報告文學《燃燒的青春》
高保國先生的報告文學《燃燒的青春》,以深邃的歷史情懷和細膩的筆觸,重現(xiàn)了1959年1500余名江蘇省如東縣青壯年毅然踏上征程,奔赴新疆呼圖壁縣支援邊疆建設的宏大場景。
2025-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