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黑暗中看見最亮的光
如果我寫下“文學中最清晰的東西都是盲人看出來的”這樣的句子,一個稍有點閱讀經驗的人馬上會想到兩個人名:荷馬和博爾赫斯,不僅因為荷馬是作家隊伍里最早的一名盲人,而博爾赫斯是離我們最近的最明智的失明作家,還因為兩者都以神秘著稱,前者以他真真假假的存在,后者以他無法定義的作品和直面失明的那些論斷。
-
哈羅德?品特:他的作品獲得普遍回響
編者按:哈羅德?品特(Harold Pinter,1930—2008)是英國著名的劇作家、散文家、詩人、導演、演員和政治活動家,其主要成就體現在戲劇創作上。
-
一份價值千萬的“幸福指南”
從醫療水平、物質標準、人均預期壽命等各方面來看,當下是人類歷史上最理想、最適合生活的時期。
關鍵詞:  《幸福》2020-12-04
-
什么叫虛擬感?
1 網上有一個段子,說世界歷史都是因為《射雕英雄傳》里的老道丘處機路過牛家村而走到了今天。
關鍵詞:  《沒有個性的人》2020-12-04
-
《不祥的蛋·狗心》出版:“現實永遠比想象更魔幻”
作者:[蘇聯] 布爾加科夫 譯者:白樺熊 定價:49元 ISBN: 978-7-5352-8395-3 出版時間:2020年11月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關于作者 米哈伊爾·阿法納西耶維奇·布爾加科夫,于1891年5月15日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
-
西方經典背后的人文故事與浪漫典故
花 “花”是歐洲浪漫主義文學的核心意象。
關鍵詞:  《沙侖的玫瑰》2020-11-27
-
薩利·魯尼《正常人》:真正的交流與文學的意義
“人們不能用禁閉自己的鄰人來確認自己神智健全。
-
《世界的暴烈呼吸》:死海之下暗流洶涌
阿根廷作家安赫拉·普拉德利(Angela Pradelli)原本受邀參加2020年魯迅文學院國際寫作計劃,并擬3月24日到北京大學西葡語系進行交流,都在新冠疫情下推遲了。
關鍵詞:  《世界的暴烈呼吸》2020-11-26
-
保羅·策蘭與《死亡賦格》
對德語詩壇而言,2020年11月23日是個重要的日子。
-
《消失的波洛克》:一本波洛克畫作引發的懸疑小說
2006年11月3日,美國行動繪畫鼻祖拍出杰克遜·波洛克的作品Number 5(《1948年作品第5號》)以1.4億美元的成交價,拍出了當時全球繪畫作品最高價。
關鍵詞:  《消失的波洛克》2020-11-16
-
在“我”這樣的機器面前,人將何為
1982年,32歲的倫敦“宅男”查理愛上了樓上鄰居米蘭達。
關鍵詞:  《我這樣的機器》2020-11-14
-
故事的力量 ——重讀《靜靜的頓河》
最早閱讀《靜靜的頓河》是剛念大學的時候,沖著諾貝爾獎的響亮名頭去的。
關鍵詞:  《靜靜的頓河》2020-11-14
-
殺死那個“家中天使”擁有自己的房間
1 挪威有位畫家叫蒙克,最有名的那張畫叫《吶喊》,他早期畫過幾張畫,畫的是姐姐病逝的場景。
關鍵詞:  弗吉尼亞·伍爾夫2020-11-13
-
畢飛宇:私奔、家庭、認知、傲慢與報應——《傲慢與偏見》的題外話
我今天換一個打法,不去具體地分析作品。
-
趙蘿蕤:惠特曼的《草葉集》不是一本詩,而是一個人
美國詩人沃爾特·惠特曼于1819年5月31日出生于長島亨廷頓附近的西山村。
-
蘭波的詩歌是一個謎,《靈光集》更是一個謎
我們召喚他,而他遠行在外…… ——《靈光集·神靈》 蘭波的詩歌是一個謎,《靈光集》(Les Illuminations)更是一個謎。
-
王安憶:一個人的苦行苦修——《悲慘世界》解讀
我為什么要談《悲慘世界》呢?在我閱讀的世界里有兩座大山,一座是《悲慘世界》,一座是《戰爭與和平》,我一直很想去攀登。
-
宮本輝《燒船》:棄陸行舟
死生之辨是文學永恒的主題。
-
徘徊于它與他之間的我們
詹姆斯·伍德曾說“同情是小說溫柔的使命”。
關鍵詞:  《我這樣的機器》2020-11-06
-
《俄羅斯詩選》譯者序:讓讀者領略俄羅斯詩歌發展的整體風貌
俄羅斯(過去僅指“十月革命”前的歷史階段,即常稱的“俄國”,如今兼指蘇聯解體前的俄羅斯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和蘇聯解體后的俄羅斯聯邦)開始有詩的時間,不但遠晚于埃及、波斯、中國、印度、古希臘、古羅馬等世界文明古國,也晚于英、法、德等西歐國家,但是,自從在自己的詩空升起普希金這輪永不落的太陽以來,俄羅斯一直以泱泱詩歌大國的雄姿屹立在我們這個星球的北半部而受到舉世的矚目。
關鍵詞:  《俄羅斯詩選》20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