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載游記——馬六甲海峽、中南半島與中國》:百年浮生,須臾恒歌
《十載游記——馬六甲海峽、中南半島與中國》約翰·湯姆遜著 顏湘如譯/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9年1月版/79.00元 16開,374頁——這本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有大量木刻圖照片及長篇精彩記述的《十載游記》,無論如何都稱得上是一本厚實的大書。
-
重溫俄羅斯“白銀時代”:理解它的璀璨和美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在俄國文學史上擁有一個響亮的名字——“白銀時代”。
-
2019年歐美文學盤點:失去和獲得,告別與展望
失去和獲得,反復地出現于今年的歐美文學界,同自我的、同外在的爭論,也常見于今年的新作之中,不少作家都在作品中討論了人工智能、英國脫歐和西方局勢,也反思了自己國家的歷史和集體性失憶。
2019-12-28
-
聚焦匈牙利文學獎項
“利布里文學獎”之年度十佳好書 利布里文學獎由利布里圖書出版貿易公司創立于2016年。
-
適時捕捉外國文學時代內容
近日,以“外國文學研究的中國視角”為主題的江蘇省外國文學學會、江蘇省作家協會外委會2019年學術年會在南京舉行。
-
上海創設國內首個文學藝術翻譯獎
首屆上海文學藝術翻譯獎(以下簡稱“翻譯獎”)昨天正式宣布推出。
-
“文學與藝術:中國與英國的對話”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2019年12月17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承辦的“文學與藝術:中國與英國的對話”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
古德溫與杰克·倫敦的《荒野的呼喚》
文學的“經典化”需要經過時間長河的過濾、過濾和沉淀。
-
東歐七詩人:“拒絕晝與夜的平衡”
11月19日至11月24日,第六屆“香港國際詩歌之夜”的詩歌活動在香港舉行。
2019-12-20
-
諾獎得主托卡爾丘克演講:有沒有“第四人稱”
瑞典當地時間12月10日16:30,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將在斯德哥爾摩舉行(和平獎除外),而在當地時間7日晚,波蘭女作家奧爾加·托卡爾丘克作為諾貝爾文學獎新晉得主發表了題為“溫柔的敘述者”的獲獎演說。
-
2019“諾獎周”開啟,漢德克與托卡爾丘克發表獲獎演說,“我們缺乏講述世界故事的新方法”
瑞典當地時間12月6日,2019年“諾獎周”開啟,獲獎者陸續到達斯德哥爾摩,參與為期一周的系列活動,這些活動包括新聞發布會、獲獎主題演講、頒獎儀式、跨界藝術活動、校園交流等等環節。
-
諾獎得主彼得·漢德克演講:我的靈魂保鏢
【編者按】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2月7日晚,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地利小說家、劇作家彼得·漢德克在斯德哥爾摩瑞典學院發表了獲獎演講。
2019-12-09
-
《巨浪下的小學》:地震中,是什么奪走了這些日本孩子的性命
2011年3月11日,災難降臨在日本東北部。
關鍵詞:  巨浪下的小學2019-12-09
-
一首長詩的誕生
金秋時節,桂花熏香了大半個中國。
關鍵詞:  《桂花》2019-12-08
-
我“走出來”的故事和思考
我是個作家,主要寫小說,寫過6部長篇,七八十個中短篇,其中比較有名的幾部長篇,像《解密》《暗算》《風聲》,已累計譯成33個語種,在40多個國家出版,上百個國家和地區發行。
關鍵詞:  麥家2019-12-06
-
陳曉維:波士頓書展紀行
參加波士頓書展的心情,就像奔赴一場期待已久的搖滾演唱會。
關鍵詞:  波士頓書展2019-12-04
-
《看不見的愛》:致生活中那些隱秘的感情
“我熱愛人類,但我需要時常提醒自己,我是愛人類的。
關鍵詞:  看不見的愛2019-12-04
-
喬伊斯的世界與世界的喬伊斯
“想象密切地注視著存在的真理或可見的世界。
關鍵詞:  喬伊斯2019-12-04
-
巴西記者塔瓦雷斯:我將繼續書寫中國,傳播中國
《中國的覺醒》 《中國:需要了解什么》 里約熱內盧一角俯瞰 張遠南攝 古香古色的屏風、精美的中國畫、各式擺件……走進巴西著名記者卡洛斯·塔瓦雷斯位于里約熱內盧的家,仿佛到了一座東方博物館,中國元素隨處可見。
-
滬語小說《繁花》譯成法語有多難
海派風格的《繁花》如何譯成法語,豐子愷漫畫表現的古詩詞又如何在翻譯過程中葆有意境?翻譯的質量影響著出版“走出去”,如何擴大中文版圖書的海外傳播力,切實提高不同語種轉碼的有效性?上海昨天發布了2019年“上海翻譯出版促進計劃”入選書目,《繁花》法語版、《男生賈里全傳》保加利亞語版、《豐子愷漫畫古詩詞》韓語版、《中華文化之旅》哈薩克語版這四種外文版圖書獲得翻譯資助。
關鍵詞:  繁花2019-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