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一寧《民族文學:現場與思考》:少數民族文學發展現場的觀察與反思
今天我們在理解任何一種文學發展史時,似乎更為關注的是時間層面的“過去”,相對忽略 了歷史的“現場感”,而文學發展史正由一幕幕發生中的現場事件構成,其在文學發展史形成的過程中亦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
-
內蒙古青年作家小說中的尋根意識
內蒙古近年涌現了一批優秀的青年作家,我比較關注的,有“70后”的海勒根那、拖雷,“80后”的娜仁高娃、晶達,以及“90后”的渡瀾、阿塔爾、蘇熱等。
關鍵詞:  內蒙古2022-09-05
-
書寫新時代的山鄉巨變
湖北土家族作家田蘋的長篇小說《花開如海》近日由武漢出版社出版。
關鍵詞:  《花開如海》2022-09-05
-
遼闊、豪邁與凌亂
高朵芬是近年來活躍在北國詩壇上的一位女詩人。
2022-09-05
-
讓傈僳族文學成為中國文學百花園中的美麗鮮花
縱觀傈僳族文學70年來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到傈僳族經歷了從沒有文字到文學創作取得成績的巨大轉變,逐漸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  傈僳族文學2022-09-05
-
“西部文學”話題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引 子 唐代文人高適、岑參等因負羽從軍、秉筆參政等原因而與浩茫西北結下了文學緣分,“邊塞詩派”因之而起,唐人即贊之“語奇體峻,意亦造奇”(殷璠評岑參)。
關鍵詞:  西部文學2022-09-05
-
《化骨綿掌》:變化的女性與幽微的意味
從出版《父親的雪》至今,12年來,馬金蓮已經出版了16本小說集。
關鍵詞:  《化骨綿掌》2022-09-05
-
《解憂牧場札記》:阿爾泰暖陽
讀完新疆阿勒泰女作家阿瑟穆·小七新出版的散文集《解憂牧場札記》(下文簡稱《札記》),我感覺到心間有輪西部高原的太陽,溫潤而綿長,這是來自新疆阿爾泰山懷抱中哈薩克草原的暖陽。
關鍵詞:  《解憂牧場札記》2022-09-05
-
“90后”的詩歌想象和美學地形圖
談及“90后”詩歌寫作,已讓人習以為常的數字化傳播環境是一種先在前提,它對于生于1990年及之后的一代寫作者,影響巨大深遠。
關鍵詞:  90后詩選2022-09-05
-
“西部文學”話題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引 子 唐代文人高適、岑參等因負羽從軍、秉筆參政等原因而與浩茫西北結下了文學緣分,“邊塞詩派”因之而起,唐人即贊之“語奇體峻,意亦造奇”(殷璠評岑參)。
關鍵詞:  西部文學2022-09-05
-
彭超:共同體視野下的當代羌族詩歌創作
當代羌族詩人有何健、羊子、雷子、夢非、王明軍、羌人六和曾小平等,他們的創作雖然起步晚,卻顯示出鮮明的寫作特點,即從日常詩意美學到文化族譜和生命譜系的中華民族共同體視野,呈現出突出的家、族、國同構的命運共同體意識。
關鍵詞:  羌族詩歌2022-08-29
-
扎根現實 以文學的方式描繪時代畫卷
2021年,云南各族作家扎根豐厚的現實生活土壤,秉承文學使命,凸顯社會擔當,在審美意義的深度開掘上持續用力,不懈探索文學的表現力,描繪時代畫卷。
關鍵詞:  云南文學2022-08-25
-
自然寫作:人與自然的重新對話
草原和自然文學 □徐 剛 植物對人類的貢獻最多,但人類最無視的是植物,人類以為最柔弱可欺的是植物,人類眼中最微不足道的是植物。
2022-08-25
-
黎·穆塔里甫創作中的抗日愛國題材作品
黎·穆塔里甫(全名黎特夫拉·穆塔里甫)(1922—1945)是維吾爾族現代愛國主義詩人,他是維吾爾族現代新文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關鍵詞:  黎·穆塔里甫2022-08-16
-
一場人與自然的重逢
艾平的散文集《隱于遼闊的時光》是一部質樸中有智慧、平凡中流光溢彩的書。
關鍵詞:  艾平2022-08-16
-
靜水流深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對各族作家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散文集《一花一世界》《河流》的作者、蒙古族散文家楊瑛便是其中之一。
關鍵詞:  楊瑛2022-08-16
-
以文學的力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作為中華民族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藏族文學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建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  西藏文學2022-08-08
-
評《達斡爾艾門之歌》:新時代民族融合的精神史詩
達斡爾族詩人吳穎麗寫就的反映本民族的精神史詩《達斡爾艾門之歌》,以激越高昂的長詩連歌體式、敘事荷載宏大的文化品格,在達斡爾民族血脈偉大傳統的深沉召喚下貫通古今,縱情吟唱歷久彌新的民族頌歌。
關鍵詞:  《達斡爾艾門之歌》2022-07-30
-
“西部文學”的發現與敞亮
摘要:從文化發生學來考察,“西部文學”的發現體現出文化認知和文化自覺的特性,是空間的生產與再生產的結果。
關鍵詞:  西部文學2022-07-26
-
色彩厚重的邊地人物卷
這是A面,一盤磁帶、一個人、一個房間、一個世界的A面。
關鍵詞:  《巴別塔的磚》2022-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