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花邊:穿衣的進取欲
據說看得見黃浦江的高檔寫字樓里,每天一換衣飾,是對約定俗成的“禮貌”的遵守,“斗妍”倒是可疑的假設。
2022-05-13
-
百年前頤和園的經營之道
1912年初,隆裕太后偕宣統帝溥儀在乾清宮頒布退位詔書。
2022-05-13
-
展現青春中國形象的一張“名片”——《青春之歌》的海外傳播
楊沫的長篇小說《青春之歌》在1958年出版后,很快成為風靡中國大江南北的暢銷書。
-
從唐詩選本看明代的文學批評
近年來,唐詩選本研究是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的熱點之一,產生了相當豐富的研究成果,包括文獻整理、理論探索、斷代研究、個案分析等。
2022-05-12
-
隨遇而安:汪曾祺在北京的幾個住處
我父親汪曾祺1948年來到北京,從此他的大半生跟北京這座古老的城市結下不解之緣,他的名篇《受戒》《大淖記事》,包括那些動人的散文,他改編的《沙家浜》等經典戲劇都是在北京誕生的。
關鍵詞:  汪曾祺2022-05-12
-
“朱門酒肉臭”的“臭”讀chòu還是xiù?
考你一個問題,“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中的“臭”該怎么讀? 也許你會下意識念作chòu,當然,也有人說應該念xiù,因為“臭”在古文里是“嗅”的通假字,有氣味、香味的意思。
2022-05-11
-
探訪國家植物園里的人文印跡
國家植物園已在北京揭牌,其前身是始建于20世紀50年代的北京植物園。
關鍵詞:  國家植物園2022-05-10
-
畫屏重重幻亦真
明代是中國古代圖書出版的黃金時期,伴隨著書籍的刊印誕生了許多精美的版刻插圖,其中《西廂記》插圖占據著重要地位并被奉為圭臬。
-
“蘭桂齊芳”是《紅樓夢》的一大絕唱
“蘭桂齊芳”,照有些人看來,這是《紅樓夢》的一大敗筆。
-
講述漢字故事 普及漢字文化
從2018年11月到2019年10月,音頻節目“李守奎說解漢字”連續播出150期。
2022-05-08
-
一段亡于權力再分配和內耗的南明往事
公元1644甲申年,是明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也是南明大順政權的永昌元年。
-
程水金:今天我們如何讀《尚書》
《尚書》是中國古代有關國家治理的重要經典文獻。
-
黃伯榮先生與《現代漢語》教材
《現代漢語》,黃伯榮 廖序東 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黃伯榮和廖序東兩位先生把一生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了《現代漢語》教材(以下簡稱“教材”)的編寫上。
-
王學典:迎接第三次學術大轉型
古今中外,學術的發展總是由時代所推動,時代是影響學術發展最具決定性的力量。
-
鄧洪波:中國書院的初期形態
鄧洪波著《中國書院史》 關于書院的起源 書院產生于唐代,它源出于私人治學的書齋與官府整理典籍的衙門,即書院有官府與民間兩大源頭。
關鍵詞:  書院2022-05-06
-
陳歆耕:為何要寫蔡京
福斯特在《小說面面觀》中,將小說人物形象歸為兩類,一類是“扁平人物”,特征鮮明,容易辨識,一類是“圓形人物”,性格多元,難以辨識。
關鍵詞:  陳歆耕2022-05-06
-
紀念《申報》創刊150周年:一份報紙與中國近代史
1872年4月30日,《申報》在上海公共租界的山東路創刊。
關鍵詞:  《申報》2022-05-05
-
岳麓書院與那些改變中國的青年
站在衡岳七十二峰之尾的岳麓山上,似可看遍整個湖南。
-
唐詩與宋詞中的不同春景
春天是一個漸進的季節過程。
2022-05-02
-
談談穆旦的佚詩《在秋天》
研究西南聯大的美國學者易社強先生在其大著《戰爭與革命中的西南聯大》第一部分第一章《從北平到長沙》中不完全征引了穆旦《在秋天》中的四行詩: 在秋天,我們走出家鄉, 像紛紛的落葉到處去飄蕩, 我們,我們是群無家的孩子, 等待由秋天走進嚴冬和死亡。
關鍵詞:  穆旦2022-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