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藝批評,握好一把“中國尺”
在文藝領域談及風格,一般來說將之視為文藝作品的標志,是文藝作品所體現的獨特的個性特征。
2018-05-29
-
以人民文藝凝聚中國力量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創作的基礎,是我們文藝創作的“初心”,這樣的初心,也就是馬克思所說的“人的本質力量”。
2018-05-29
-
古詩中一種隱秘的美感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2018-05-28
-
情感認同與價值觀認同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要求“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
2018-05-28
-
文學傳播中國價值的世界性意義
古人云:文以載道,以文化人。
2018-05-28
-
文學史觀、古典資源與批評的文體問題
在當下語境中作文學批評文體的反思,往往與對“學院批評”或與之相應之論說體(學報體)的“不滿”密切相關。
2018-05-23
-
重新認識《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普遍性和新穎性
和任何思想成果一樣,毛澤東1942年所發表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以下簡稱《講話》)既有具體的時空背景,也有自己的特殊性。
2018-05-23
-
在新時代生活中堅持 “中國精神”方向
1942年5月,毛澤東在延安主持召開文藝座談會并發表了影響深遠的講話。
2018-05-23
-
楊克:舊體詩詞的當代光華
編者按 對于當代文藝創作而言,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是遠遠立在那里的高山,給前行者以底氣,以庇護,以滋養。
2018-05-22
-
比較文學學者是世界的仁者
民族、語言、文化,三者相互纏結,形成了世界上最堅固、最難逾越的精神壁壘。
2018-05-21
-
內在視象之美及其當代文化價值
所謂“內在視象”,是指作家通過語言文字在文學作品中描繪并呈現于讀者頭腦中,具有內在視覺效果的藝術形象。
2018-05-21
-
馬克思《巴黎手稿》的當代價值
在馬克思卷帙浩繁的著述當中,除了眾所周知的《共產黨宣言》、《資本論》之外,《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又稱《巴黎手稿》)堪稱“經典中的經典”。
2018-05-21
-
《世說新語》的對話智慧與文藝批評
《世說新語》是南朝劉宋政權臨川王劉義慶所編著的一部筆記小品,記載了東漢末年至魏晉時代的名士軼事。
2018-05-21
-
全世界為什么至今還要紀念馬克思
馬克思是一位歷史人物,出生于200年前的德國。
2018-05-21
-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大凡偉大的作家藝術家,都有一個漸進、漸悟、漸成的過程。
2018-05-21
-
以文化創意厚植文化自信
我們正處在一個越來越親近文化的時代。
2018-05-18
-
從“跟著說”“對著說”到“自己說”“一起說”
“從‘跟著說’‘對著說’到‘自己說’ ,然后引導大家‘一起說’ ,這是中國文學理論自我建構的一個必然過程。
2018-05-18
-
擁有真理才能自信 堅定自信才能自強
5月4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出席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深情緬懷馬克思的偉大人格和歷史功績,深刻闡明馬克思主義強大的真理力量和偉大的時代價值,鄭重宣告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功,莊嚴宣示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的堅定信念。
2018-05-14
-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時代新使命
認真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文藝思想,梳理和總結十八大以來文學事業發生的重大變化,江蘇省作協黨組對新時代文學事業的新機遇、新動力、新使命、新任務、新重點等問題,進行了認真的思考和研究。
2018-05-14
-
創新舉措推動青海文學繁榮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的十九大既明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又提出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2018-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