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學:現實主義回歸,先鋒與傳統互動
回顧近五年的中國文學,尤其是長篇小說創作,2015年獲第九屆茅盾文學獎的五部獲獎作品,某種意義上,正適合作為一個可資參照的坐標系。
2017-10-12
-
上海文學:以扎實創作塑造城市文學氛圍
在許多人眼里,上海是一座很難被描摹的城市——它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海納百川,包羅萬象,始終處在日新月異的發展和變化中。
2017-10-12
-
“當代史”意識的凸顯與寫作路徑的拓展
2016年,江蘇長篇小說創作展現出了蓬勃如春的新氣象和新風貌。
2017-10-11
-
少數民族文學研究的情感路徑
所謂中國社會的現代轉型,一方面是不斷走向馬克斯·韋伯所說的“祛魅”、理性化與科層制,另一方面是情感的塑造與倫理的重構。
2017-10-11
-
建設新五年散文的五個“有”
五年來,中國散文在諸多散文家的集體努力下,散文創作的寬度不斷加大,深度不斷深入,作家所在的區域范圍不斷延展拓寬,作家的梯隊更加緊湊合理,出現了令人可喜的創作局面。
2017-10-09
-
根深葉茂的散文五年
五年來,一部分傳統寫作的散文在藝術感染力、思想性、文學品相等方面達到了更大更多的可能性,再現了傳統散文的不朽魅力。
2017-10-09
-
散文創作迎來群眾性熱潮
進入新世紀以來,散文的創作繁榮有目共睹。
2017-10-09
-
從鄉土市井到城鄉同構——里下河文學流派的形成及其創作的未來指向
上世紀90年代,文學流派的建構是一件很時髦的事情。
2017-09-29
-
長篇小說:關鍵要有講好故事的能力
“五個一工程”是優秀精神文化產品的評選活動。
2017-09-29
-
兒童文學:無愧于生活的饋贈
在第十四屆“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中,少兒類圖書有《偉大也要有人懂:一起來讀毛澤東》《花兒與歌聲》《布羅鎮的郵遞員》《一百個孩子的中國夢》四部。
2017-09-29
-
報告文學:立足歷史現實 根深枝繁葉茂
一個時期內文學創作收獲的情況,時??梢栽谝恍﹪烂C的評獎活動中得到體現。
2017-09-29
-
長篇小說:立足本土,面向傳統
演講人:於可訓 演講地點:武漢大學 演講時間:2017年4月 長篇小說是一種龐大厚重的文體,其思想和藝術,都需要強大的文化支持。
2017-09-27
-
文學基本理論問題的再思考
“總結歷史經驗,我們既要堅持“文以載道”悠久傳統,又不能放棄研究者應有的立場和情懷,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的基礎上,對一些司空見慣的問題開展深入的討論,給予重新解說。
2017-09-27
-
文學力量的生長——五年來青年評論家的群體涌現
“我們在理論評論領域取得了諸多的成就:文學評論的有效性得到了加強,對真問題的發掘和探討越來越多、虛空高蹈的“強制闡釋”越來越少,具有本土特色的理論體系和對當下現實更具闡釋力的批評話語也正在建立形成。
2017-09-27
-
報告文學:站在時代潮頭追尋中國現代化建設步伐
報告文學作為文學大家族中的一個門類,它以真實、直觀、集中、理性、快速、大視野、大信息量以及文學特有的感染力,成為文學題材中的生力軍、突擊隊,某種意義上來講是幾種文學體裁中的特種部隊,因為當我們面臨重大的、尤其是突發性的社會事件或新涌現的典型人物,以及對轉型期社會變革和歷史進程的記錄,報告文學從來都沒有缺席,并且一直走在其他文學體裁創作的前面。
2017-09-25
-
翻譯是溝通世界各民族文明的心靈之炬——少數民族文學翻譯的成功之路
“通過不斷發掘年輕翻譯人才,加強“翻譯—審讀—編?!比^程的把控,保證了譯作的質量。
2017-09-15
-
美美與共 精彩綻放——從《民族文學》民文版看少數民族文學翻譯的新發展
“這些翻譯家為了少數民族文學翻譯工作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有時候既要自己翻譯作品,還要當刊物的審讀員,幫忙修改翻譯稿件。
2017-09-15
-
少數民族文學的文化自信
“我國少數民族歷史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學資源,一旦將這些資源發掘運用到文學創作中,就有可能寫出具有感染力的好作品。
2017-09-15
-
五年來少數民族文學的發展
“中國作協從2013年開始實施“少數民族文學發展工程”,就少數民族文學培養人才、鼓勵創作、加強譯介、扶持出版、理論批評建設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和經費投入。
2017-09-15
-
在揚棄與拓展中執著前行
“近五年,仍有為數眾多的散文家,傾力講述日常生活和個人經驗,但這種講述不再滯留于閑情逸致或者杯水風波,而是自覺注入了社會尺度和道德評價,進而傳遞出對心靈的呵護與關懷。
2017-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