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拍”上線:藝術品拍賣走近普通人
日前,分享式拍賣平臺——庫拍產品戰略發布會在京舉行,四位聯合創始人周忻、彭少彬、馬未都、柳費國、吳歡參加發布會。
2016-12-16
-
中國國家畫院成立7個研究所
12月5日,中國國家畫院國畫院“工筆重彩研究所”,美術研究院“都市水墨研究所”“實驗水墨研究所”,公共藝術院“環境藝術研究所”“攝影藝術研究所”“民藝研究所”“玻璃藝術研究所”成立揭牌儀式在北京舉行。
2016-12-16
-
陳履生:從陳半丁和齊白石看歷史的發展對畫家地位的影響
2016年對于中國美術界來說是一個特別的年份:陳半丁、陳師曾誕辰140周年;劉海粟誕辰120周年;羅工柳、郁風、彥涵、丁聰誕辰100周年。
2016-12-16
-
徐里:堅定文化自信 弘揚中國精神
中國文聯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并發表重要講話,在全國文藝界引起強烈反響。
2016-12-16
-
為“文代會”發行的郵票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全國代表大會是廣大文藝工作者的盛會,新中國成立后共召開了10次。
2016-12-16
-
重新定義藝術批評的當代性
由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文藝批評基地與《藝術評論》雜志社聯合主辦的“聚焦文化與審美:藝術批評的當代性命題”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2016-12-14
-
美術館要做什么樣的好展覽
“人民需要藝術,藝術更需要人民。
2016-12-12
-
洞穿歲月話半丁——陳半丁先生軼事及藝術
白蓮(中國畫) 陳半丁 江上泛舟(中國畫) 陳半丁 在紀念陳半丁先生(1876年—1970年)誕辰140周年之際,中國美術館推出了“此中有真趣”藝術展。
2016-12-12
-
京城十位詩人以詩題畫
近日,消費類藝術品電商平臺三真藝術網推出“最美畫說——京城十位詩人為青年藝術家畫配詩”活動,活動基于網站的“畫說”欄目,邀請曾凡華、唐曉渡、孫曉婭、七月、馬淑琴、阿勇、高若虹、崔墨卿、李明新、高立林10位北京詩人自由選擇最喜歡的藝術品,為青年藝術家畫作配詩,創作出諸多詩畫結合、意境融通的詩畫佳作。
2016-12-09
-
自號“朽者”,其藝“不朽”
中國畫走向現代的先行者——陳師曾誕辰140周年 自號“朽者”,其藝“不朽” 北京風俗圖——墻有耳 陳師曾 在中國繪畫“走向現代”的歷史進程中,有這樣一位先行者——他是清末主張變法的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孫,是學者、詩人陳三立之子,是歷史學家陳寅恪之兄——他自號“朽者” ,堅持“畫吾自畫” ,以深厚的筆墨功力,傳承金石寫意之風,并在直面現實中創作出具有人文關懷的畫作;他投身藝術教育與畫會活動中,提攜同道,于民國初年共同開創畫界新局面……他正是被梁啟超評為“現代美術界,可稱第一人”的陳師曾。
2016-12-09
-
吳為山:中西藝術的匯聚
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中國古人云,“光陰荏苒,日月如梭”。
2016-12-09
-
國內版畫藝術奠基人王琦去世
中國版畫藝術奠基人之一、最后一位中國新興木刻運動參與者王琦昨天在京逝世,享年99歲。
2016-12-08
-
藝術教育需要國家標準
藝術教育作為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徑,關乎人的全面發展,關乎創新創造,關乎文化傳承,是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徑。
2016-12-06
-
藝為人生
與《藝為人生》這本書的結緣,始于2010年。
2016-12-06
-
劉建武:靜水流深的軍旅書法家
劉建武的書法作品被中央電視臺軍事頻道《軍營大拜年》欄目組贈送給新疆阿拉馬力哨所官兵。
2016-12-05
-
精準定位是根本——“第四屆民營美術館發展論壇”側記
美術館,是文化、思想的生產地。
2016-12-04
-
塑造當代美術的中國精神
對藝術當代性的不同理解,或許最鮮明地凸顯了中國美術在全球化境遇中的自主精神與自覺意識。
2016-12-04
-
中國藝術復興呼喚人文精神的回歸——我的藝術論
新荷 95cm×310cm 金臺記: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人的文化使命,歷史會銘記為此做出貢獻的人! 這是一個特殊的時代,中華民族曾歷經興盛與輝煌,也曾因落后而遭遇外強之欺凌,經過不懈努力,現今正迎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2016-12-03
-
心系蒼生 筆書乾坤
群賢畢至商文事,踵事增華進層樓,熱烈祝賀中國文聯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圓滿召開!本版約請8位作家藝術家代表抒懷建言、暢談體會,以饗廣大讀者。
2016-12-02
-
電視欄目《我愛書畫》揭秘名畫背后的故事
春妮和史國良在節目上 徐悲鴻的《愚公移山》可以說是真正體現出用西方繪畫技巧繪制中國畫的一部作品,趙忠祥用自己的方式來解讀徐悲鴻這部作品。
2016-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