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懷與守望
在中國兒童文學史上,作家楊紅櫻是一個獨特存在。
關鍵詞:  楊紅櫻2020-07-13
-
愛恨交加、悲喜同行
很多年前讀到周曉楓的散文《巨鯨歌唱》,我驚異于作者超乎尋常的敏感與那種獨特的、細致綿密的文字質感,后來,又在《你的身體是個仙境》中發現了她自我突破的巨大勇氣,以及一種接近理想的自由而有力量的女性寫作狀態。
關鍵詞:  周曉楓《你的好心看起來像個壞主意》《巨鯨歌唱》2020-07-12
-
《曹文軒的文學世界》:回到傳統與通向未來
《曹文軒的文學世界》 徐妍 著 明天出版社出版 徐妍多年前在北京大學中文系讀博士,常選我的課,她對文學的認真和感知的細膩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2020-07-11
-
《我想知道你的名字》:銘記那些閃光的名字
2020年漫長的春天,對于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都是刻骨銘心的。
2020-07-10
-
優秀的兒童文學,提供的是什么
很多成年人對童年時光漫長暑假最深刻的記憶,除了暢快的游戲,就是入迷的閱讀了。
-
關于西方兒童文學創作與批評新趨向的對話:“不同尋?!钡囊饬x
凱倫·科茨 趙 霞 2020年4月17日上午,劍橋大學兒童文學研究中心主任凱倫·科茨教授與劍橋大學訪問學者、浙江師范大學文化創意與傳播學院趙霞副教授,就兒童文學的相關話題展開了一場對談。
2020-07-10
-
“衣裳”里原來有整個自然
近年來,我國原創兒童文學發展成績顯著,較突出地表現在同質化創作趨勢得到遏制,業界更加崇尚“原創”,對兒童文學的藝術認知更為全面。
-
童話《蜻和蜓》:向上的愛
一直以來,林那北都在從事小說和散文寫作,她出版的書有長篇、短篇等多種作品集,去年也推出了9卷本文集,怎么忽然進入了童話創作呢?與我交往近20年的作家林那北,給大家留下的印象是成人文學作家,童話似乎跟她沒有什么關系。
-
童詩需要隨著時代一起生長
在美國自白派詩人特德·休斯《寫給你的詩:孩子》這本詩集中,詩人的想象因為夸張、荒誕和變形而賦予了語言玩具的色彩。
關鍵詞:  中國童詩的“病癥”2020-07-10
-
一次關于童詩的普魯斯特問卷調查
“童詩發展與現狀論壇”第1期見報后,前輩詩人金波先生仔細閱讀了全文,當天用微信給作者薛衛民和我分別留言,談到了他對薛文、對論壇、對兒童詩創作、研究的看法,并給予了珍貴的鼓勵和建議。
-
當“機器人三定律”迫近現實
閱讀翌平的新陽剛少年科幻小說《燃燒的星球》《流浪的方舟》時,瞬間讓人聯想到阿西莫夫的“機器人三定律”。
關鍵詞:  “翌平新陽剛少年科幻系列”“機器人三定律”崔昕平書評科幻2020-07-10
-
“不同尋常”的意義
凱倫·科茨 趙 霞 2020年4月17日上午,劍橋大學兒童文學研究中心主任凱倫·科茨教授與劍橋大學訪問學者、浙江師范大學文化創意與傳播學院趙霞副教授,就兒童文學的相關話題展開了一場對談。
-
楊紅櫻科學童話的藝術魅力
楊紅櫻的《淘氣包馬小跳》和《笑貓日記》都是家喻戶曉的作品。
2020-07-09
-
《豆粒兒,你的信》:薛濤叔叔的田野課
薛濤新作《豆粒兒,你的信》是一部親近自然的兒童文學作品,它的篇幅不長,沒有太多的故事情節,但是涵蓋了許多人生的哲理,適合小學低中年級的學生閱讀,更適合親子共讀。
2020-07-08
-
新時代中國原創幻想兒童文學的藝術突圍
大白鯨原創優秀幻想兒童文學的征集,從2012年籌備,2013年啟動,2014年進入首屆評獎,直至2019年第六屆圓滿收官,已然對中國當代原創幻想兒童文學構成了明顯的聚力與提領,對中國原創幻想兒童文學新時代的新發展,具有標志性意義。
2020-07-08
-
《青青皂莢樹》:守望故園鄉土
《青青皂莢樹》 潘紅亮著 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2020年4月出版 《青青皂莢樹》是冰心獎獲得者、兒童文學作家潘紅亮(筆名雁陣)的又一力作。
2020-07-08
-
關照兒童成長百態
《我之夢》,楊文靜/著,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20年5月第一版,28.00元 女性作家有一種天生的親和力,她們會用細膩獨特的眼光觀察孩子,用平和溫柔的寫作手法探索和表現他們的內心世界和現實生活,創作出的兒童文學作品,更能打動孩子和媽媽們的心靈。
2020-07-08
-
《經典中國故事繪本》:給“老故事”以“新生命”
《經典中國故事繪本》,湯素蘭/文,任率英、王叔暉/圖,湖南美術出版社2019年10月第一版,39.80元/冊 湖南美術出版社精選中國工筆連環畫,作為《經典中國故事繪本》推出,實在是個可喜的消息。
關鍵詞:  工筆連環畫2020-07-08
-
創作談 | 趣味解鎖古代文化知識
從《甲骨文學?!返健督z綢之路歷險記》,再到《大唐長安城》,《北京日報》記者黃加佳憑借扎實的文史功底以及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不變初衷,讓孩子在暢快閱讀中,吸收中國歷史與傳統文化的精粹,走近歷史現場,趣味解鎖豐富的知識細節。
2020-07-06
-
用中華歷史文明陪伴青少年成長
博物館作為第二課堂的文化趨勢,在社會中得到普遍共識。
20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