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潔宇:論“代際”,不如談“時代”
2024年對于中國現代文學學科來說,是重要而繁忙的一年。
2025-02-17
-
王軍:《雪后》別記
《雪后》手稿首頁、末頁 中國現代文學館館藏 一 “幾年來,常是懷念著北方。
2025-02-14
-
施蟄存與陳慧華
施蟄存(1905-2003) 今年是中國現代作家、文學翻譯家、古典文學學者、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施蟄存誕辰一百二十周年。
2025-02-13
-
不要溫馴地走入那個元宵良夜
《紅樓夢》寫了好幾次過年、好幾次元宵節,但是,最“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的是書中第二個元宵節,也就是“榮國府歸省慶元宵”那一回。
2025-02-12
-
到浦口去——紀念朱自清《背影》發表100周年
1917年,世界上有三件大事與我有關。
2025-02-11
-
“精神勝利法”的退場與阿Q的“成長”
《阿Q正傳》[1]發表后,在贏得贊譽的同時也不乏異議和質疑。
2025-02-10
-
盛文強:白蛇故事的演變
《白蛇傳》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民間故事,與《孟姜女哭長城》《梁山伯與祝英臺》《牛郎織女》并稱為中國古代四大民間傳說。
2025-02-07
-
錢著版本演化的心因解碼——從“自鑒”到“記愧”
摘要:學界若細讀晚近七十年學案,遲早會驚詫將“古籍版本學”與“今典版本學”分開的那條邊界,當在“著者在場與否”。
2025-02-06
-
【溫故】一月,無聲的洪鐘從四面涌起
編者的話 “正月初一,清早一睜開眼睛,第一句話就得對我說:‘阿媽,恭喜恭喜!’記得么?你要記著,這是一年的運氣的事情。
2025-02-05
-
魯迅過年:結賬,祀祭,放鞭炮,打馬將,拜年,恭喜發財!
《南腔北調集·題記》載:一俯一仰,居然又到年底,鄰近有幾家放鞭爆,原來一過夜,就要“天增歲月人增壽”了。
2025-01-30
-
那時春節 封印是怎樣的存在
春節將近,假期來臨,孩子們放假,打工人返鄉,大多數朋友都將度過一段輕松愜意、團圓喜慶的美好時光。
2025-01-27
-
陳子善:新文學家與古典音樂四則
徐遲詠第九交響曲 徐遲(1914—1996)是現代著名詩人、散文家和翻譯家,他同時也是古典音樂的愛好者。
2025-01-26
-
王軍:《詩言志辨》七記
1996年11月25日,中國現代文學館芍藥居新址舉行隆重的奠基儀式。
2025-01-24
-
“世界”的郵戳:晚清手繪明信片
親愛的女士,我給你寄了一些中國明信片,完全是以前從未見過的。
2025-01-23
-
送臘迎春 黃羊祀灶
在中國畫史界,一位畫家的畫冊集,每幅畫均有皇帝題詞,恐怕只有清代畫家黃鉞繪制的《龢豐協象圖冊》了。
2025-01-22
-
重讀《在醫院中》:中國現代文學核心感覺的扭轉
原標題:再論《在醫院中》 ——中國現代文學核心感覺的扭轉及《講話》的針對性 《在醫院中》已經成為中國現當代文學的名篇,學界對它的解讀和研究相當豐富和深入。
2025-01-21
-
戈麥:那么深刻,那么天真
2024年12月,93歲的謝冕教授在第41屆“青春詩會”發布會上呼吁,青年詩人“不要一開始就寫得很成熟”,“不要一下子追求深刻”,要回到詩歌自然純粹的狀態,“天真一些,幼稚一些”,“展現你自己的感受”。
2025-01-20
-
陶慶梅:郭寶昌的“游戲”
一、“游戲”的來歷 郭寶昌這名字,十年前都是高山仰止。
2025-01-17
-
“中國的病證”與“我活在人間”——魯迅1925年的“發熱”與文學
1925年9月23日起,魯迅經歷了長達105天的頭痛發熱,由此帶來的肉體病痛和生命危機感影響深遠:其作品內外充滿“熱”“冷”表達,有熱到發冷的的雜文,有外冷而內熱的散文詩,也有《往星中》《走向十字街頭》《藝術的表現》《從藝術到社會改造》等討論天人苦樂、“靈與肉”交爭的譯文,透視“在人間”“兩個世界”“象牙之塔”“文學與社會”等關系中的兩極對峙。
2025-01-16
-
常敬竹:蜇居山林的灰娃
詩人灰娃(1927年—2025年1月12日) 2025年1月12日,星期日。
2025-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