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揚偉大抗戰精神 不斷推出抗戰題材力作
抗戰文學意義非凡 □白 燁 在血與火的抗日斗爭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抗戰文學,書寫中華民族在抵御外敵中同仇敵愾的不屈抗爭,凸顯中國共產黨在救亡圖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戰爭期間在宣傳抗日、鼓舞士氣和揭露敵人罪行等方面發揮了不可估量的特殊功能,戰后時期在銘記歷史、歌吟英雄、弘揚抗戰精神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2025-09-12
-
構建中國文論話語體系的三重維度
加強中國話語體系的建構,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重要手段,是加強中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舉措,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任務。
2025-09-10
-
新媒介·新經驗——試論新大眾文藝的范疇與特征
2024年7月,《延河》雜志發表《新傳媒時代與新大眾文藝的興起》一文,使“新大眾文藝”成為研究界熱議的話題。
2025-09-09
-
萬眾一心聚偉力 ——全民族眾志成城奮勇抗戰的偉大勝利
“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比鐵還硬,比鋼還強……”這首《團結就是力量》誕生于抗日烽火之中,高昂的樂曲、怒吼的歌詞,激勵著每個中華兒女,萬眾一心,奮勇前進,奪取勝利。
2025-08-29
-
深入開展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研究必須堅持正確歷史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深入開展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研究,必須堅持正確歷史觀、加強規劃和力量整合、加強史料收集和整理、加強輿論宣傳工作,讓歷史說話,用史實發言”。
2025-08-27
-
堅持和弘揚正確二戰史觀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蘇聯偉大衛國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
2025-08-27
-
中國共產黨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一場波瀾壯闊、艱苦卓絕的偉大民族解放戰爭。
2025-08-27
-
大眾文化批判的兩條路徑及其對文學批評的啟示
摘要:利維斯大眾文明批判與阿多諾文化工業批判是20世紀兩種經典的大眾文化批判理論,其在質疑大眾文化生產標準化、休閑的異化以及“進步”的觀念等方面有著高度的共鳴。
2025-08-27
-
熱血丹心沃中華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偉大勝利
“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這首《義勇軍進行曲》之所以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正是因為其創作于民族危亡的抗日戰爭時期,凝結著全體中華兒女的精神意志和抗戰決心。
2025-08-22
-
新媒介文藝的人民性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改變了文藝形態,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藝類型,也帶來文藝觀念和文藝實踐的深刻變化。
2025-08-18
-
文藝在當代生活中的活力從何而來?
在當下的文藝發展浪潮中,“真實”這個概念不斷地被重新提起。
2025-08-15
-
銘記抗戰歷史 堅持和平發展
80年前,中國人民經過長達14年艱苦卓絕的斗爭,取得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完全勝利,和平的陽光再次普照大地。
2025-08-15
-
“新大眾文藝”:文藝觀念變革的表征
百年中國的大眾文藝應該是最復雜的一個場域。
2025-08-12
-
中西美學之“淡”的構筑與會通
摘要:“淡”是中國美學的核心范疇之一。
2025-08-12
-
“新世紀文學的經典化”:路徑與可能原創
假如歷史化是一個神話,那么經典的作家與作品便是這神話中的主人公,也即諸神了,沒有諸神的敘事當然不能算是神話。
2025-08-11
-
青年的責任在創造新知
每一種知識生產的必要品格都是它的獨創性 不可否認,當下的文學存在或輕或重的“青年焦慮癥”。
2025-08-08
-
文藝評論也應觀照現實
文藝評論是運用相關理論分析解讀評判文藝作品、思潮和現象的活動。
2025-08-06
-
“尋根文學”的考古學淵源——再探新時期文學的思想史讀法
40年彈指一揮,作為一樁被賦予諸多傳說的文學往事,1980年代中期的“尋根文學”雖已成歷史,但其向今日投射的影子卻在不斷拉長,對當下的文學寫作產生著持久的影響。
2025-08-05
-
組織起來是抗日戰爭勝利的力量之源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偉大的民族解放斗爭。
2025-08-04
-
對于中國美學,王朝聞的特殊性何在?
對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進行美學研究的學者來說,王朝聞是一個響當當的名字,他曾經代表著美學這門學科的一種風貌,體現了中國當代人從美學的角度對藝術之認識的深度與廣度。
2025-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