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魯迅原創詞匯(短語)匯釋(一)
引言 魯迅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也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家。
2018-03-28
-
山尹:倫理的限度
一.《恍惚》:她站在窗前 我惟一的野心就是觀看。
2018-03-28
-
詩歌應把人民作為藝術表現主體
詩人在審美創造實踐中,必須自覺明確:為誰而寫?為什么要寫?寫什么?真情表達人民意志,堅持人民性、傳統性和時代性。
2018-03-28
-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的“乾嘉學派”
近些年來,學界陸續出版了洪子誠的《材料與注釋》,程光煒的《文學史的多重面孔——八十年代文學事件再討論》《重返八十年代》,吳俊的《中國當代文學批評史料編年》(計劃出12 卷,第一卷1949-1957 已經出版)、《中國當代文學史料叢刊》叢書等。
2018-03-27
-
向筆群:土家族當代詩人作品中的民間文學
一個民族的文學最初起源于本民族的民間文學。
2018-03-26
-
上海兒童文學“中生代”:地域性創作群體40年的文學風貌
上海是有著悠久兒童文學傳統的城市,百年中國兒童文學從這里開始起航。
2018-03-23
-
窮根究源的理論尋繹——論劉大先的文學批評
2013年,由《人民文學》雜志社和《南方文壇》雜志社等聯合主辦的全國青年作家批評家主題峰會,將“2013年度青年批評家”獎授予青年批評家劉大先。
2018-03-23
-
孟繁華:被塑造的歷史與當下 ——近期長篇小說的講述方式與姿態(上)
如何站在這個時代書寫歷史和當下生活,是一個作家觀察和認知歷史和時代生活的表征。
2018-03-23
-
劉慈欣:缺失的宇宙——淺論上世紀50和80年代中國科幻的一個特點
目前,國內學術界對中國科幻歷史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迄今為止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對清末民初階段的研究上,而后面的兩個階段,即上世紀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也是中國科幻發展的重要階段,對這兩個階段科幻文學的研究相對較少。
2018-03-22
-
當代小說中土匪形象的修辭變化
錢穆在論及中國文化時,曾將其分為城市、鄉村、山林、江湖四種類型。
2018-03-21
-
孫卓:2017年《民族文學》小說、散文閱讀札記
面對新時代強勁的脈動、紛繁的事象、多彩的故事,少數民族文學應該做出怎樣的回應?以2017年《民族文學》所刊發的小說、散文作品為例,可以從一個側面觀察到少數民族作家們的探索方向。
2018-03-16
-
2017年長篇小說創作管窺:內容與形式的雙向開拓
就小說創作的總體情勢而言,在2017年,曾經被冷落了一段時間的中短篇小說文體的寫作出現回暖。
2018-03-16
-
謝泳:私人油印詩集的評價問題
一、被遺忘的當代文學活動 本文所論中國大陸私人油印詩集,不包括港臺及海外華人油印的詩集。
2018-03-15
-
蘇文健:美國華人學者的中國文學整體觀
近年來,海外華人學者利用其學術優勢,對文學史/新詩史書寫進行了自覺的反思,努力踐行“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的整體觀”。
2018-03-14
-
戰爭、革命、人之觀念的交織與流變
序跋是一種議論、敘事兼備的散文文體, 就文學分類而言, 它也是一種文學批評的形式。
2018-03-12
-
謝有順:“深圳”作為一個文學樣本
一 深圳和城市文學的關系,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敘事對象。
2018-03-09
-
對現實生活的多維度觀察
面對新時代強勁的脈動、紛繁的事象、多彩的故事,少數民族文學應該做出怎樣的回應?以2017年《民族文學》所刊發的小說、散文作品為例,可以從一個側面觀察到少數民族作家們的探索方向。
2018-03-05
-
多元聲音 美美與共——2017年少數民族文學閱讀印象
回首2017年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的發展進程,有很多令人欣喜的文學事件發生,有眾多的少數民族青年作家投身于文學創作,更有優秀的文學佳作和批評文章涌現。
2018-03-05
-
李一鳴:理想長篇小說的三個維度
什么是理想的長篇小說?不同的人會給出不同的回答。
2018-02-27
-
謝有順:關于“粵派批評”的三個感想
上個月我在福州剛剛參加了第三屆閩派批評的論壇,“閩派批評”這個命名,據說源自王蒙在一九八七年發表的一篇文章,他基于當時很多批評家是福建籍的情況,說閩派已經形成了和京派、海派三足鼎立之勢。
2018-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