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物保護法:文化領域第一部法律
觀 點 ● 文物保護歸根結底是要讓文物發揮本身的作用 ● 任何修法的行為都應該建立在是否有利于文物發揮作用的基礎上 ● 文物保護法的修訂應該在堅持現行文物保護確定的正確方針、原則與體制的基礎上,拿出更嚴、更硬的舉措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文物保護的法律法規經歷了從無到有、從簡單到縝密的完善過程。
2018-06-21
-
文化遺產保護中的“黑科技”
近日,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政府、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主辦的2018年“文化自然遺產日”北京市主會場活動于周口店遺址舉行。
2018-06-20
-
甘肅出土大量西夏文經文殘片
甘肅省武威市西夏亥母寺遺址考古發掘工作取得新進展,目前已經出土數萬枚擦擦和大量經文殘片。
2018-06-20
-
喚起博物中的歷史記憶
嬰戲圖填漆疊勝式盒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讀書》2017年第十期刊發江弱水《微言一克的重量:從郭在貽的訓詁談杜甫詩的校注》一文,讀罷很是喜歡。
2018-06-20
-
“故宮+金融”來了,將“加”出什么
故宮淘寶文創產品受熱捧。
2018-06-20
-
把修文物的故事講給你聽
首批預約觀眾和文物醫院志愿者在故宮文物醫院門前合影。
2018-06-20
-
絲綢之路國際美術館聯盟成立
6月19日,絲綢之路國際美術館聯盟成立儀式在中國美術館舉行。
2018-06-20
-
廣陵技藝傳千古
唐代伎樂飛天金櫛 元代霽藍釉白龍紋梅瓶 自吳王夫差公元前486年開邗(hán)溝起,揚州已經有2500年歷史。
2018-06-19
-
重慶建川博物館開館
由抗戰時期兵工生產洞改建的博物館——重慶建川博物館18日正式開館。
2018-06-19
-
內蒙古發現一處先秦時期聚落遺址
日前,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赤峰市敖漢旗發現一處先秦時期聚落遺址,該遺址的發現為內蒙古東南部地區青銅時代考古學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資料。
2018-06-19
-
他們在敦煌講壁畫
首期“敦煌文化守望者”與講解導師(中)。
2018-06-19
-
中美學者發現恐龍時代琥珀蛙
琥珀蛙的幼體標本 陳海瀅攝/光明圖片 來自中國和美國的科學家團隊首次在緬甸琥珀中發現恐龍時代的蛙類標本,并揭示出一個此前未知的物種——琥珀蛙。
2018-06-16
-
后母戊鼎——國之重器
后母戊鼎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如果國寶會說話》解說詞摘登】 三千九百多年前,殷商國力強盛。
2018-06-15
-
我國科學家發現混元獸
混元獸的正型標本。
2018-06-15
-
“文海擷珍——天津博物館藏近代文獻展”開展
日前,“文海擷珍——天津博物館藏近代文獻展”在天津美術館拉開帷幕。
2018-06-14
-
“他把生命交給了考古事業”
荒野之中,散亂著幾件“瓦人”殘肢和一簇生銹銅箭。
2018-06-14
-
“太湖文明之光”宜興下灣遺址暨無錫考古新發現成果展開幕
近日,“太湖文明之光”宜興下灣遺址暨無錫考古新發現成果展在江蘇無錫宜興市博物館開幕,展出了玉鉞、玉璜、盤口壺等多件具有代表性的出土文物。
2018-06-14
-
永樂宮廷造像亮相東正春拍
東正2018年春季藝術品拍賣會將于6月15日-17日于北京諾金酒店舉行預展及拍賣,本次春拍將有皇家長物、古董珍玩、云觥萬載-古代玉器、中國書畫以及平凡之外-珍稀佳釀及西洋古董五大專場。
2018-06-13
-
離開劇場的歌劇藝術,在博物館的空間里被讀懂了
特展作為博物館聚集人氣的重要力量,時下很流行。
2018-06-13
-
“剔犀云紋圓盒”入藏上海博物館
文物收藏家李汝寬的長子李經澤攜家人,于昨日向上海博物館捐贈了一件漢代至三國時期的 “剔犀云紋圓盒”。
2018-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