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朝鮮族作家金革的新世紀文學創作
摘要:金革是“60后”朝鮮族代表作家,新世紀以來金革作品關注的焦點從“個人”轉為“社會”,這類小說具有如下三個特點:第一,敘述商業化、城市化進程中朝鮮族傳統部落的沒落和人員離散,著重敘述韓國勞務輸出和由此引發的朝鮮族家庭和社會的變化。
-
論少數民族文學中的祖國認同與表述方式
摘要:六十多年來,中國少數民族文學民族主義思潮中,貫穿始終的主旋律是對祖國的認同;這一認同超越了關于本民族“祖先”和“故鄉”的認同;“中華民族”“中國”“祖國”“故鄉”的多重認同建構,呈現了多民族認同的完整的祖國版圖。
關鍵詞:  少數民族文學2021-06-11
-
吳道毅:新時代哈薩克牧民生活的多重變奏
或許,對哈薩克族女作家葉爾克西·胡爾曼別克來說,長篇小說《白水臺》稱得上是她具有某種標志性意義的作品。
關鍵詞:  哈薩克文學2021-06-09
-
繼承學者風范 砥礪奮進謀新篇
近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主辦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民族文學研究再啟航”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
為河立傳 為人立心
《瑪納斯河》是新疆作家王族的長篇小說,小說以瑪納斯河為言說中心,不僅為河立傳,也為在新疆長期守護瑪納斯河的人立心。
關鍵詞:  《瑪納斯河》2021-06-08
-
在路上的詩
海德格爾曾經這樣說:“在一個貧乏的時代里做一詩人意味著,去注視,去吟唱遠逝諸神的蹤跡”。
-
金魚的眼睛
說不清是什么時候對甘南藏族題材起念的。
關鍵詞:  《青稞青稞》2021-06-04
-
寫出新一代彝族少年的成長秘史
新中國成立前,彝族人的名稱并不統一。
關鍵詞:  彝族文學2021-06-04
-
民族兒童長篇小說的豐富與拓展
進入21世紀,少數民族兒童文學愈加受到重視。
關鍵詞:  少數民族兒童文學2021-06-04
-
民族文藝美學理論的話語建構探索
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研究在新中國成立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獲得了較大發展。
-
70年來西藏文學中的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一 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西藏的歷史揭開了嶄新的一頁,西藏的社會發展迎來了新的歷史機遇。
關鍵詞:  西藏文學2021-06-04
-
70年來的西藏文學:不斷蓄勢 應時而變
今年我們迎來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在這樣一個重大歷史節點,西藏的文學應以怎樣的姿態來迎接這一偉大的時代,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關鍵詞:  西藏文學2021-06-04
-
讓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研究在新時代大放異彩
中國少數民族文學成果豐富,是中國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亦是廣大民眾文藝創造力的生動體現。
關鍵詞:  少數民族文學2021-06-03
-
一曲深沉的鄉土戀歌
《走出巴顏喀拉》是藏族女作家嚴英秀的最新散文集,該書入選“當代藏族女作家散文自選叢書”,也是嚴英秀繼《就連河流也不能帶她回家》之后出版的第二部散文集。
-
用平實的文字書寫生命的堅韌
秋天越來越深,剛下過幾場雨,班瑪草原漸漸變得蒼茫起來,早晨,濃霧將天地混為一體,空氣中布滿雨腥味。
關鍵詞:  《五只羊》2021-05-27
-
自覺的文體意識與別致的創作風貌
寧夏各族作家普遍具有較為自覺的文體意識,他們在寫作實踐中能夠選取擅長并契合自己情性的文體,沉潛其中,苦心經營,創獲頗多。
關鍵詞:  寧夏民族文學2021-05-24
-
以優秀民族文藝作品凝神聚力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包括“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中華文化影響力進一步提升,中華民族凝聚力進一步增強”等主要內容。
關鍵詞:  民族文藝2021-05-24
-
一部有強度、深度與力度的作品
夾克衫的衣兜里至少還剩了一萬,我當時無意中目光一轉,掃到了他的衣兜,看見里面還留著一團紅色。
-
塑造中國減貧史上的文學新形象
云南作家呂翼的新作中短篇小說集《生為兄弟》,緊扣脫貧攻堅主題,收錄了《馬腹村的事》《竹筍出林》《來自安第斯山脈的欲望》《主動失蹤》等作品,以文學的方式呈現了烏蒙山區、金沙江畔各族人民擺脫貧窮的艱辛歷程,以及在脫貧過程中熔鑄的“兄弟大愛”。
-
以愛與暖為春天
對愛與暖的歌頌是文學的永恒主題。
關鍵詞:  《玉西布早的春天》2021-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