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文學批評到批評史、當代文學批評史及其學科建設問題
一 文學批評、批評史和文學史及文學理論 在一般的、宏觀的理解中,文學批評史可以或應該從屬于文學史的整體范疇。
-
虛擬映像或改變文學學科定義
一般而言,文學理論都將文學定義為“語言之藝術”,認為其屬于藝術門類的一種。
關鍵詞:  虛擬影像2021-11-17
-
“文學性”問題百年回眸:理論轉向與觀念嬗變
摘 要 西方文論中的“文學性”問題研究歷經百年,既經歷了空間維度的理論轉場和時間維度的理論轉換,也經過了不同階段的理論轉向與觀念嬗變。
-
讓精神文明之光照耀大地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親切會見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及提名獎獲得者,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對精神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
關鍵詞:  精神文明2021-11-12
-
批評史:國家文學和制度規范的視閾
內容提要 本文是《中國當代文學批評史》1書稿緒言節選第三部分。
關鍵詞:  文學批評2021-11-12
-
文學批評的歷史感、歷史判斷與歷史責任
長久以來,某種關于“純文學”的想象始終影響著我們對于文學的認識,讓不少人有意無意地相信,文學審美可以與歷史、政治、意識形態切斷聯系,自給自足。
關鍵詞:  文學批評2021-11-10
-
陳曉明:鴻飛那復計東西
寫下這個題目,用的是婦孺皆知的蘇詩中的一句,想來都很有些慚愧。
-
努力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2021年第20期《求是》雜志刊發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扎實推進共同富裕》。
關鍵詞:  精神生活2021-11-09
-
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文學大有可為
2009年的德國法蘭克福書展,中國是主賓國,中國作協組織一批作家前往,我也忝列其中。
關鍵詞:  傳統文化2021-11-08
-
重建理性化和公共性的文藝生態
數字時代,我們不僅實現了文學、美術、電影、電視等傳統文藝形式的數字化,而且改變了文藝消費的基本形態。
關鍵詞:  文藝生態2021-11-03
-
從早期書寫探求中華精神文明史
中華民族的早期書寫,包括文字和圖像符號在內,不僅僅是對物質文明史的簡單記錄,而是在此基礎上生成的人類早期的文化記憶,是對生活的理解,對宇宙的觀察,是中華文化知識譜系的建構。
關鍵詞:  中華文明2021-11-01
-
“批評的歷史意識—加強和改進文藝評論工作座談會”發言摘登
10月14日,為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評論工作的重要論述,貫徹落實《關于加強新時代文藝評論工作的指導意見》的精神,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作家協會理論批評委員會聯合主辦,文藝研究雜志社、中國藝術研究院期刊管理處承辦的“批評的歷史意識——加強和改進文藝評論工作座談會”在京舉行。
關鍵詞:  文藝評論2021-11-01
-
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時代活力
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從本質上講,就是要使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深深扎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中,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樣式、中國內涵和中國魅力;就是要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傳承、發展過程中緊緊依據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方法,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代性成果具有突出的現代性活力和文化延續性張力,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的包容性、開放性與當代性。
-
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科學發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重要思想。
-
開辟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新境界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創新積累了更加豐富的經驗,如何使其在理論上得以消化并升華,就構成我們的任務。
-
從偉大建黨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
關鍵詞:  建黨精神2021-10-28
-
養德修藝、奉獻社會是青年文藝工作者的使命與擔當
文藝是具有思想之光、風氣之先、溫潤之美的事業。
關鍵詞:  文藝思想2021-10-27
-
書映百年風華 初心歷久彌新
10月26日下午,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繁榮黨的出版事業暨人民出版社成立100周年座談會在這里舉行。
2021-10-27
-
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契合點
1926年,郭沫若在《馬克思進文廟》一文中以文學化的想象和幽默的語言描述了馬克思與孔子對話場景。
-
文學、文化與現代化
編者按 一百多年來,文學不僅以藝術方式鮮活呈現了中國現代化的恢宏景觀,也密切參與著中國現代化的發展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