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折疊篾刀》創作談:我的故鄉,我的畫布
我生在華北平原上的一座小城,小城缺水,卻又與兩條大河關系密切——黃河故道和衛運河都距離縣城不算太遠。
2025-09-16
-
人心妙在峰回路轉——《山那邊是云》創作談
《山那邊是云》這部小說,一直陳列在我的寫作計劃里。
2025-09-16
-
石一楓:狗待人不薄
關于狗的故事,通常是單純而溫暖的。
2025-09-16
-
《白金戒指》創作談:戒指里到底藏了什么
畢海林,1984年生于山西省神池縣。
2025-09-16
-
朱朝敏:時間在改變什么
有段時間,我周末下午愛去一個地方轉悠。
2025-09-15
-
王曉雯創作談:借詩,借勢
這是一篇從書本出發的小說吧,寫在幾年前,里面的主角——如果有的話,是“詩”么?現在重讀,我仍感到欣慰的是,弗羅斯特這些英文詩的意境和我筆下老家鄉下的風物環境、人的行動心理不算違和。
2025-09-15
-
《要有光》后記:他們是如此讓我感動
他們是如此讓我感動。
2025-09-15
-
柳建偉:我為什么要寫《錢塘兩岸》
四十多年前,我決定這一輩子要好好努力,當一個巴爾扎克那樣的社會歷史書記員式的好作家。
2025-09-15
-
我為什么要傾注感情寫鄉村教師
報告文學《父母在遠方 老師在身旁》于2025年6月在《北京文學》雜志發表后,在讀者中引起強烈反響,來自全國29個省區市的150多位讀者給《北京文學》公眾號留言熱情稱贊;我應邀在北京廣播電視臺《讀書俱樂部》“七一”特別節目中做關于這篇報告文學的專訪,大數據統計現場有183529名聽眾和觀眾在線點贊,這篇報告文學究竟是如何寫出來的呢? 小洞小學是我的一塊試驗田 1995年,身為大學教師的我利用寒暑假自費采訪國家級貧困縣,看到農村留守兒童生活拮據,我就掏錢資助他們。
2025-09-14
-
徐魯:寫作的熱情何在
大學時代,第一次讀到朱光潛先生翻譯的《歌德談話錄》,雖然對書中有些談話內容還不能完全領會,但覺得這種談話錄、對話錄式的寫作方式,非常有趣,引人入勝。
2025-09-14
-
刺破戰爭黑夜的文明之光
戰爭是人類最大的不幸。
2025-09-14
-
追溯光陰流轉的片段記憶
早在退出工作崗位之前我就已下定決心,為自己規劃了退休后唯一的任務,就是徹底退出江湖、回歸家庭,讀閑書、慢生活、會友朋、看世界,含飴弄孫,頤養天年。
2025-09-14
-
非“燉”不可——寫在《我們的寵物》后面
正在寫作一個中篇,寫一個人與一只鳥的相愛相殺。
2025-09-12
-
王彬:從生活中尋覓描寫歷史的出口
幾年,我到天津參加一個文學活動,活動之余,主辦方組織大家去靜園參觀。
2025-09-10
-
我對世界充滿困惑
去年暑假沒有回家,留在上海實習了小半年,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走出象牙塔,近距離接觸社會生產現場。
2025-09-10
-
永遠在路上——《穿行于歷史間的思考》寫作背后
《穿行于歷史間的思考》出版了,感謝人民日報出版社這間“產房”,沒有你們的辛苦付出,也就沒有這部有血有肉的作品誕生,而且還這么“順產”。
2025-09-09
-
葉臨之:為了講述一個真實的亞洲
我們都是故事里的人,看別人的故事,最后自己也成為故事。
2025-09-09
-
大水:當我非寫不可
最近陸續有人問我:你是什么時候開始寫作的?我說:今年。
2025-09-09
-
陳薩日娜:從“騎手”到地域書寫
很高興我的小說入選《草原十二騎手》作品集。
2025-09-09
-
鐘兆云:在堅守中敦行不怠
我有一份執念:若以真實人物作為筆下主人公,必當踏遍其出世入世之地,覓史訪蹤,感應一方水土對生命的浸潤。
2025-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