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青年創作系列研討·類型文學的現狀與前景研討會

    青年創作系列研討·類型文學的現狀與前景研討會在京舉行

    7月5日,由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 全國網絡文學重點園地工作聯席會議共同主辦的“青年創作系列研討·類型文學的現狀與前景研討會”在京召開。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陳崎嶸出席會議。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李敬澤出席并講話。來自高校、科研機構的文學評論家、研究類型文學方面的專家、學者近30人參加了研討。會議由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梁鴻鷹主持。[詳細]

    相關文章

    胡平:類型文學與純文學

    類型文學這個名字起得不錯,起碼說明:甲、同類型作品間有許多相似性。如穿越小說,都是寫主人公穿越時空,來到了另一個時代;乙、同類作品的生產是批量的,不怕重復。為什么要批量?因為特定興趣的讀者對一類作品的需求是不以一兩部作品為滿足的。

    夏烈:關于類型文學的札記

    新世紀的中國類型文學,脫胎于15年來網絡文學的發展,漸次成長為網絡寫作和大眾文學的主流。換言之,它已然可以獨自用“類型文學”概念彪炳門第,無需再仰仗網絡文學概念的賞賜,淪為一個二級概念。

    山東青年詩群研討會

    向沉潛質樸的詩歌精神追求致敬
    ——“山東青年詩群研討會”在京召開

    2013年6月7日,由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山東省作家協會和中國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聯合主辦的“山東青年詩群研討會”在京召開。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李敬澤出席并講話。山東省作協主席張煒、山東省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楊學鋒、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作協全委韓作榮出席并發言。會議由中國作協創作部主任梁鴻鷹主持。 [詳細]

    研討會發言圖集(按發言順序) 攝影:楊云

    李敬澤

    李敬澤

    張  煒

    張 煒

    張學鋒

    張學鋒

    韓作榮

    韓作榮

    梁鴻鷹

    梁鴻鷹

    閻晶明

    閻晶明

    葉延濱

    葉延濱

    吳思敬

    吳思敬

    劉福春

    劉福春

    李  怡

    李 怡

    李小雨

    李小雨

    張清華

    張清華

    王光明

    王光明

    商  震

    商 震

    李掖平

    李掖平

    孫書文

    孫書文

    孫基林

    孫基林

    高艷國

    高艷國

    劉文東

    劉文東

    趙月斌

    趙月斌

    敬文東

    敬文東

    楊慶祥

    楊慶祥

    詩人代表王夫剛發言

    詩人代表王夫剛發言

    詩人代表東涯發言

    詩人代表東涯發言

    10位山東青年詩人簡介及作品展示

    路  也
    路 也

    路也(女,1969年出生于山東淄博,新世紀十佳青年女詩人,華文青年詩人獎獲得者,參加詩刊青春詩會。曾為首都師范大學駐校詩人、美國KHN藝術中心入駐詩人。2011年榮獲“茅臺杯”人民文學獎優秀詩歌獎。) [作品展示]

    邰  筐
    邰 筐

    邰筐(1971年出生于山東臨沂,現居北京,任職于高檢的《方圓》雜志,首席記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參加詩刊社22屆青春詩會,首都師范大學2008——2009年度駐校詩人。曾參加第22屆青春詩會,獲華文青年詩人獎、泰山文藝獎、漢語詩歌雙年十佳獎等多種獎項。)
    [作品展示]

    藍  野
    藍 野

    藍野(原名徐現彬,1968年生。出版過詩集《回音書》。2007年獲《詩歌月刊》“全國十佳青年詩歌編輯”獎,2008年獲首屆泰山文藝獎,2010年獲《詩選刊》第三屆“中國最佳詩歌編輯獎”。2011年獲詩探索?華文青年詩人獎、《青年文學》年度詩歌獎。2012年獲第二屆中國詩劇場“詩人獎”。)[作品展示]

    阿  華
    阿 華

    阿華(本名王曉華,生于山東威海。參加詩刊社第二十五屆青春詩會,獲首屆紅高梁詩歌獎。)[作品展示]

    李  輝
    李 輝

    李輝(1969年出生,山東濱州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參加第24屆青春詩會。)新浪(NASDAQ: SINA)是一家服務于中國及全球華人社群的領先在線媒體及增值資訊服務提供商。[作品展示]

    王夫剛
    王夫剛

    王夫剛(1969年12月26日出生于山東五蓮,現居濟南。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首都師范大學2010—2011年度駐校詩人。曾參加詩刊社第19屆青春詩會,獲團中央、全國青聯首屆鯤鵬文學獎、山東省第二屆齊魯文學獎和詩刊社第四屆華文青年詩人獎。)[作品展示]

    軒轅軾軻
    軒轅軾軻

    軒轅軾軻(1971年生于臨沂,2000年參與《下半身》詩歌運動,曾在《人民文學》《大家》《芙蓉》《天涯》等刊發詩及小說,現在臨沂市工商局批發城分局工作。出版詩合集《三個刀伏手》、《我們柒》。獲得人民文學2012年度詩歌獎。)[作品展示]

    東  涯
    東 涯

    東涯(女,本名王華英,1969年出生。2010年參加詩刊社第26屆青春詩會,獲十九屆全國魯藜詩歌獎優秀獎。)[作品展示]

    寒  煙
    寒 煙

    寒煙(女,本名劉燕,1969年生,山東省第二屆“齊魯文學獎”、第二屆“宇龍詩歌獎”、《詩選刊》2007中國年度最佳詩歌獎、中國首屆“十佳”詩人獎。)[作品展示]

    木  魚
    木 魚

    木魚(本名苑希磊,1990年出生,山東德州樂陵人,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2008年底開始文學創作。)[作品展示]

    評論摘錄

    李掖平:遠空、低谷,塵世與烏托邦——山東青年女詩人創作簡論

    在山東青年詩人群落中,幾位女性作家的靚麗風姿是格外引人矚目的。捧讀她們那或雄闊浩瀚,或低回哀婉,或風輕云淡,或唯美智趣的詩作,我們不僅可以感受到其悲憫仁厚的博愛情懷和飛揚靈動的敏俏才華,更可以沉浸于高遠與平樸、厚重與靈俏、尖銳與柔軟、凌厲與溫婉相融相成的詩情詩境之中,暢享遠空、低谷,塵世與烏托邦的詩美之魅。[詳細]

    霍俊明:對城市和時代“棄置之物”的發現——崛起的山東詩群的一個精神側面

    在當年的馬爾克斯以及中國的先鋒小說家那里我們曾經無比熟悉的“多年后”這三個字該寄予多少個體唏噓的命運以及時間所帶給我們的被強行剝奪的過往和時光?我們都難以自控地跟隨著新時代看似“前進”的步調和宏旨,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在喧囂和麻木中折返身來看看曾經的來路和一代人的命運出處。 [詳細]

    青年創作系列研討·70后作家的新變

    為實現中國夢提供更多正能量
    ——青年創作系列研討·70后作家的新變研討會在京舉行

    由中國作協創研部、中國作協小說委員會共同主辦的青年創作系列研討·70后作家的新變研討會于6月5日在京召開。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李敬澤出席會議并講話。在京的部分小說委員會委員及來自高校、科研機構的文學評論家、專家、學者約30人參加了研討。會議由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梁鴻鷹主持。 [詳細]

    研討會發言圖集 攝影:楊云

    李敬澤

    李敬澤

    胡 平

    胡 平

    梁鴻鷹

    梁鴻鷹

    吳義勤

    吳義勤

    施戰軍

    施戰軍

    王  干

    王 干

    白 燁

    白 燁

    孟繁華

    孟繁華

    彭學明

    彭學明

    李 洱

    李 洱

    牛玉秋

    牛玉秋

    陳曉明

    陳曉明

    張頤武

    張頤武

    張 檸

    張 檸

    楊慶祥

    楊慶祥

    劉 濤

    劉 濤

    郭 艷

    郭 艷

    李云雷

    李云雷

    梁 鴻

    梁 鴻

    計文君

    計文君

    岳 雯

    岳 雯

    研討會發言摘登

    白燁:他們為文學添加了新的色彩

    白燁:他們為文學添加了新的色彩

      出生于七十年代的青年作家,大致上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后期開始寫作,這時的當代文壇,面臨著市場化的興盛、新媒體的興起等構成的強烈沖擊,文學期刊的生存日益艱難,文學出版向商業化傾斜,整個文化環境躁動不安;[詳細]
    孟繁華:70后的身份之迷與文學地位

    孟繁華:70后的身份之迷與文學地位

      70后作家的創作面貌,很難從總體上做出評價。這與70后這代人的文化記憶有關。60后作家與50后作家沒有明顯的界限或差異,80后作家完全沒有集體記憶。70后作家處在歷史夾縫之間——對于歷史,他們若隱若無似是而非。[詳細]
    郭艷:代際與70后青年寫作

    郭艷:代際與70后青年寫作

      在當下的文化情境中,青年寫作與代際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不同時代的人存在著巨大的文化差異性,即便是同時代的人身份認同也是多元和自相矛盾的,代際與現代個體身份焦慮成為一個無法忽略的現實存在。[詳細]
    岳雯:走向他者,進入歷史

    岳雯:走向他者,進入歷史

      從個人成長記憶出發,敘寫少年往事,是許多七十年代生人的選擇。路內的幾乎所有長篇小說,徐則臣的“花街”系列都可劃歸此類。然而,隨著寫作經驗的不斷積累,有的70后作家已經不滿足于此。變化在悄悄地發生。[詳細]

    青年創作系列研討·80后批評家研討會

    80后批評家在成長
    青年創作系列研討·80后批評家研討會在京舉行

    由中國作協創研部、理論批評委員會和現代文學館聯合舉辦的青年創作系列研討?80后批評家研討會于5月13日下午在中國作家協會十樓會議室召開。會議深度研討了80后批評家的整體狀況、發展態勢以及存在的問題,總結了中國作協扶持青年理論批評人才的經驗,鼓勵青年批評家發出自己的聲音,推動青年文學的繁榮發展。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李敬澤出席會議并講話。會議由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梁鴻鷹主持。 [詳細]

    研討會發言圖集 攝影:楊云

    李敬澤

    李敬澤

    南 帆

    南 帆

    吳義勤

    吳義勤

    梁鴻鷹

    梁鴻鷹

    雷 達

    雷 達

    吳秉杰

    吳秉杰

    陳曉明

    陳曉明

    林建法

    林建法

    白 燁

    白 燁

    張燕玲

    張燕玲

    李國平

    李國平

    高建平

    高建平

    程光煒

    程光煒

    閻晶明

    閻晶明

    陳漢萍

    陳漢萍

    何向陽

    何向陽

    80后批評家代表發言 按發言順序

    何同彬:重建“青年性”——我的批評觀

    何同彬:重建“青年性”——我的批評觀

      毋庸諱言,我們當下的青年群體——包括青年批評家——本質上是缺乏真正意義的“青年性”的,而沒有“青年性”的文學和文化是沒有活力和希望的。那什么是“青年性”呢?“青年性”的核心價值是基于共同體責任的反抗,反抗什么?反抗蒙昧、反抗私欲、反抗誘惑、反抗權力的濫用和公器的私權化,反抗沒有責任感和理想情懷的庸碌,反抗基于謀求名利和安全性的過度“和善”,反抗那“溫柔”又“殘酷”的世故習氣……需要反抗之物如此之多,以至于反抗尚未發生或剛剛發生,青年就被壓垮了,或“招安”了。[詳細]
    劉濤:現在的工作

    劉濤:現在的工作

      2000年秋天,我考入南昌大學,讀中文系。當時,身邊有三五好友,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一起學習寫作。彼時,我們并不了解時代的新變化,但皆深受先鋒文學影響,一起寫先鋒詩歌、先鋒小說,使用怪異的意象,玩弄敘事技巧,自欺欺人。現在想來,這些作品大都言之無物,形勝于質。為了寫好先鋒小說,我開始迷戀敘事學和后現代理論,搜求了大量中英文敘事學著作與后現代著作,讀得暈暈乎乎,以為有得,如此不覺幾年過去。大四時,我決定考研,當時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西方美學專業,以為懂此就可以居高臨下,勢如破竹。[詳細]
    金理:文學批評的“同時代性”

    金理:文學批評的“同時代性”

      近年來我自己在從事文學批評寫作時,關注的對象大多是我的同時代人。因了共同承受的歷史事件、社會變革,同時代人會形成此一代際所特有的社會心理、文化品格、精神結構乃至群體意識;但無疑,即便共同于一段時空而存在于世界上,人與人之間也不可避免形形色色的差異。所謂的“同在”、“同時代”,并非假設同質、合流、無差別,而是預期在眾數、多元、異質、個體、對等的基礎上展開對話、參與、“不齊而齊”。且如董啟章所言,正因為知覺到差異甚至是鴻溝的存在,故而“必須為理解或溝通搭建一條可行的橋梁。[詳細]
    楊慶祥:什么是好的批評

    楊慶祥:什么是好的批評

      就批評談批評,太空洞。從我最近做的兩件工作談起吧。第一件工作是程光煒教授最近幾年主持編撰了一部比較大型的當代文學史資料叢書,我和黃平負責其中的“中國當代文學期刊目錄匯編”部分。因為條件和人力所限,我們僅僅遴選了比較重要的40余種期刊,時間跨度是1949—1989年。我們用了近兩年的時間組織一批研究生進行資料的查找、復印和校勘工作,最近北京大學出版社將這批目錄資料進行了錄入排版,結果讓我吃了一驚,居然多達450萬字,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詳細]
    黃平:從個體出發,重返共同體

    黃平:從個體出發,重返共同體

      像我們這個時代的所有故事一樣,要真實地講述什么,就要首先從“我”開始,盡管這種沉溺在“我”的內部的故事,往往走向更大的不真實。我出生在遼寧東部的一座時間仿佛靜止般了的小城。在我成長的年月,沒有衛星電視,沒有電腦與網絡,甚至沒有報紙與雜志。在寧靜的蒼白中,小城貧乏的基礎教育,無法滿足我莫可名狀的求知欲,對于新的、不同的世界的好奇,這只有通過最傳統的文學閱讀,大量的對于狄更斯、雨果、托爾斯泰等偉大的十九世紀文學的閱讀。[詳細]
    傅逸塵:批評當隨時代

    傅逸塵:批評當隨時代

      “筆墨當隨時代”是清初石濤一段普通畫跋中的話,二百余年后卻成為中國現當代藝術家奉為圭臬的一種藝術觀,以及倡導藝術創新的至理名言。然而,筆墨如何隨時代,隨什么樣的時代?這“筆墨”是指狹義的中國畫技法與形式,還是泛指中國畫的精神與內涵?不同的解讀使得中國畫的面貌與走向居然大相徑庭。我這里當然不是要談中國畫,而是想把石濤的繪畫觀念移植到當下的文學批評中來。[詳細]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在线|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 国内精品videofree720| 无码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国产肉丝袜久久|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电影| 小辣椒福利视频精品导航| 国产精品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蜜|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电影网| 经典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国内少妇人妻偷人精品xxx| 国产精品成人99一区无码| 精品国产免费人成电影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综合精品无码AV专区| 色老二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麻豆国产在线精品国偷产拍 |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人妻| 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软件| 国产精品午夜无码体验区| 国产精品亚洲av色欲三区| 欧乱色国产精品兔费视频|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7777久久久国产精品消防器材| 一本一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嫩草影院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精品国产伦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9热免费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呦系列在线观看免费| 女人高潮内射99精品|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剧情 |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人妻|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 | 国产在线午夜卡精品影院| 成人国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一卡2卡3卡四卡乱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jk制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