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大型文獻紀錄片《大魯藝》

    搶救采訪史無前例 史詩記憶關照現實
    七十年崢嶸歲月 八萬里筆墨春秋
    一代人的史詩記憶 一個民族的文化豐碑
    百位耄耋老人真情講述 珍貴歷史影像精彩呈現
    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周年大型文獻紀錄片大魯藝
    中央電視臺、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陜西省廣播電影電視局、陜西廣播電視臺聯合攝制


      1942年5月,中共中央召集三次文藝座談會,毛澤東在最后的總結大會上做了“結論”性的發言,是為《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這個綱領性的講話緊密結合中國革命的實際,創造性地闡釋文藝與人民、文藝與政治、文藝與生活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確定了黨對文藝工作的基本方針,指導和推動了黨領導的文藝事業蓬勃發展為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周年,中央電視臺、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陜西省廣播電影電視局、陜西廣播電視臺聯合攝制了五集大型文獻紀錄片《大魯藝》,由《寶塔山下》、《延河春曉》、《五月盛會》、《植根沃土》《風云征程》構成。
      該片創作歷時10個月,輾轉全國十余省市,采訪了平均年齡在90歲的近百位魯藝親歷者,通過口述體的創作方式,輔以珍貴的不可多得的歷史影像資料,首次將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歷史背景電視化地給予呈現,全面展示、再現了魯藝的成立、發展,以及對中國文藝發展所做出的重要貢獻及歷史地位。該片主題鮮明、結構精煉、線索連貫、敘事流暢,集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為一體,是一部具有重要現實啟示意義的紀錄片精品力作。

    賀敬之 88歲

    賀敬之 88歲

    林 白 89歲

    林 白 89歲

    孟 波 97歲

    孟 波 97歲

    蘇 菲 92歲

    蘇 菲 92歲

    王 昆 87歲

    王 昆 87歲

    王 琦 94歲

    王 琦 94歲

    于 藍 91歲

    于 藍 91歲

    于 敏 98歲

    于 敏 98歲

    曾 藝 102歲

    曾 藝 102歲

    周巍峙 96歲

    周巍峙 96歲

      百位耄耋老人深情講述,珍貴歷史影像完整呈現。這是一代人的文化記憶,這是一個民族的精神豐碑。延安魯藝的文藝工作者們在火熱的斗爭生活中創作出了一大批不朽的經典傳世之作,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成為新中國文藝事業的開拓者!黃土高坡,曾經紅旗漫卷;筆墨春秋,幾多燃情歲月。一部《大魯藝》,不僅承載著無盡的歷史記憶,更蘊藉著對當下文藝創作的深刻啟示。歷史漸遠,但延安精神光芒永存。

    電視系列片《大魯藝》全集播放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電視系列片《大魯藝》分集介紹

    第一集 寶塔山下

    1935年深秋,中央紅軍經二萬五千里長征到達陜北,中共中央呼吁結束內戰一致抗日,大批淪陷區和大后方的進步青年和文化人奔赴延安。
      以培養抗戰文藝干部和文藝工作者為目標的魯迅藝術文學院也應運而生。
      毛澤東不但出席了在延安大禮堂舉行的魯藝開學典禮,而且來到魯藝校園親自講課。在延安,毛澤東明確提出把魯迅作為黨領導的文化戰線的旗手,團結大批進步文化人。革命圣地延安同時也成為革命和進步文化的中心,崛起在中國的西北角,掀起轟轟烈烈的文藝活動,成為當時中國進步文化的堡壘。
      在艱苦的辦學條件下創辦的魯藝,匯集了延安半數以上的文藝家和大批才華橫溢的文藝青年,成為延安文藝運動中最活躍的地方。
      1938年11月,曾經留學法國的著名音樂家冼星海應邀到魯藝任教,擔任音樂系主任。受到延安濃烈氣氛的感染,冼星海很快就和詩人光未然合作完成了中國現代音樂史上的史詩性作品——《黃河大合唱》。
      黃河大合唱的公演,把延安的文化活動推向高潮。

    第二集 延河春曉

    1939年,魯藝從延安北門外搬到環境幽靜的橋兒溝大教堂一帶。
      雖然物資匱乏,條件艱苦,但過著戰時共產主義集體生活的文藝青年學子,在這里快樂地生活、學習,各種文藝社團、墻報、展覽、詩會十分活躍,延河邊的魯藝校園洋溢著春天般的氣息,魯藝迎來了辦學和發展的重要時期。
      1940年初,毛澤東在著名的《新民主主義論》中,明確提出建立“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新民主主義文化建設的方針和目標。
      在倡導民主自由的環境中,魯藝大力吸引文藝界精英人物前來任教,著手制定了趨向正規和專業的教育方針及實施方案。
      茅盾的《中國市民文學概論》,周立波的《名著選讀》,周揚的《新文藝運動史》,何其芳主持的文藝沙龍和詩歌朗誦會,音樂系主辦的全院音樂欣賞會,曹禺《日出》的公演都讓人難以忘懷。
      魯藝在實行專門化、正規化辦學的同時,魯藝實驗劇團和魯藝木刻工作團長期在敵后開展工作,配合八路軍和根據地的抗日斗爭。

    第三集 五月盛會

    1941年前后,國際形勢風云突變,延安和各抗日根據地面臨著最困難的局面,不僅面臨著日寇的蠶食、封鎖,還遭到國民黨頑固派軍隊的反共摩擦。
      此時,魯藝仍舊堅持“正規化”、“專門化”的教學思想。音樂系排練了學院派十足的音樂會,戲劇系連續不斷的舞臺大戲,受到一些前線同志和老百姓的批評和不滿。延安文藝界出現的一些爭論也引起毛澤東和黨中央的關注。
      1942年春天,毛澤東廣泛邀請文學界和藝術界人士座談,聽取他們的意見,與此同時,還與魯藝黨員教師開誠布公地交換意見,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毛澤東以他和凱豐的名義向數十位文藝界人士發出參加文藝座談會的請柬。
      從5月2日到23日,召開了三次座談會,在中央辦公廳會議室召開。座談會上文藝家們暢所欲言,有激烈的爭論,也有輕松愉快的時刻,會議期間充滿了輕松民主的氣氛。毛澤東在5月23日晚做了總結發言,也就是此后發表的《講話》的重要內容之一。他把文藝的問題歸結為“為什么人”和“如何為”的問題。他的講話形象生動、條分縷析,文藝家們經過學習逐漸統一了思想。

    第四集 植根沃土

    延安文藝座談會結束幾天后,毛澤東來到魯藝,做了走出“小魯藝”,走向“大魯藝”的演講,號召魯藝師生深入火熱生活,為最廣大的工農兵服務。
      為響應毛澤東的號召,魯迅藝術文學院成立了魯藝宣傳隊,向民間文藝學習,在橋兒溝村秧歌“把式”、“頭行人”的幫助下,創作出《兄妹開荒》和《南泥灣》等表現根據地生活的“魯藝家”秧歌。
      以古元、彥涵、力群等為代表的延安木刻創作充分吸收民間年畫的營養,創作出一批廣受歡迎的作品,并在重慶木刻展上引起轟動。
      1943年歲末,以張庚為團長的魯藝工作團再次在綏德整理創作出《東方紅》、《十繡金匾》等民歌和多幕秧歌劇《周子山》。
      1944年5月,西北戰地服務團回到延安,帶回“白毛仙姑”的故事,魯藝為此成立了集體創作組,經過大半年的創作排練,大型歌劇《白毛女》在“七大”召開之際舉行公演,受到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和黨中央的高度評價。

    第五集 風云征程

    抗戰勝利后,魯藝師生打點行裝,分成華北和東北兩個工作團奔赴前方。
      在晉察冀參加土改工作的丁玲,在輾轉之中完成了長篇小說《太陽照在桑干河上》。
      以魯藝師生為主的東北工作團在1946年6月在佳木斯組成東北大學魯迅文藝學院。為配合土地改革,中共中央東北局把 魯藝以課堂教學為主的學院改為4個魯藝文工團和一個音樂工作團,分赴各地參加土改運動,支援解放戰爭。
      1948年底,魯迅文藝學院在沈陽恢復辦學。1953年,東北魯迅文藝學院分別并入東北音樂專科學校和東北美術?茖W校、東北人民藝術劇院等單位,完成了它光榮的使命。
      魯藝師生先后隨解放軍進入全國主要城市,從事文藝的組織領導、藝術教育和創作,成為新中國文藝事業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
      新中國成立前夕,第一次全國文學藝術界代表大會在中南海懷仁堂召開,來自解放區和國統區的兩支文藝大軍勝利會師。這次大會把《講話》確立為新中國文藝的綱領。
      幾十年來,歌劇《白毛女》、《黃河大合唱》以及延安時期創作的許多文藝經典,在今天依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

    ★走進大型文獻紀錄片《大魯藝》創作幕后——

    大型文獻紀錄片《大魯藝》創作介紹

    七十年崢嶸歲月 八萬里筆墨春秋
      百位耄耋老人真情講述 珍貴歷史影像精彩呈現

    1942年5月,毛澤東同志在中共中央召集的文藝座談會上發表了《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以下簡稱《講話》),開創了中國文藝發展的新紀元。在《講話》發表70周年之際,由中央電視臺、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陜西省廣播電影電視局、陜西廣播電視臺聯合攝制的5集大型文獻紀錄片《大魯藝》完成創作,將于5月19日至5月23日在央視科教頻道隆重推出。該片數易其稿,艱辛創作,100多位平均年齡90歲的親歷者在熒屏上講述了70年前的那段崢嶸歲月,該片被史學界、影視界專家評價為近十年來反映延安文藝最全面、最深刻、最豐富的一部精品力作,具有極高的文獻價值和現實意義……[詳細]

    大型文獻紀錄片《大魯藝》片頭的創作

    特殊的武器 特別的片頭
      隨著一把刻刀劃破黑暗,一道光明驟然透出,眾多藝術大家的靜態版畫作品和魯藝時代的人物、圖片資料,經過分層和動態穿越等技術處理,組成了一道生動的延安生活畫卷,快速地展開在觀眾面前……這就是大型文獻紀錄片《大魯藝》的片頭,凌厲的感覺、鮮明的風格,內容清晰、豐滿而飽含著寓意,讓人過目難忘,具有強烈的時代精神。
      三易其稿,版畫風格確定
      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這個特別制作的片頭不能不說是《大魯藝》創作上的一大亮色,總編導閆東表示,雖然創作人員曾打造過紀錄片《旗幟》絕佳的片頭效果,但這一次,片頭的創意并非一蹴而就,創新依舊是最基本的要求……[詳細]

    ★國家廣電總局重大題材小組審片意見

      2012年4月25日,由中央電視臺和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陜西省廣播電影電視局、陜西廣播電視臺聯合攝制,由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陜西廣播電視臺國際部承制的大型文獻紀錄片《大魯藝》(五集),在北京接受了國家廣電總局重大題材領導小組的審看。出席審片會議的領導包括:理論文獻影視片創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廣電總局宣傳管理司司長金德龍;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席、中國文聯原黨組書記胡振民;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章百家;中央文獻研究室第四編研部主任陳揚勇;中央檔案館利用部主任王紹周;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所研究員翟清華;中央電臺副總編王宴青;中央電視臺審片組專家吳金華;廣電總局宣傳管理司原巡視員、副司長李宗達;廣電總局宣傳管理司宣傳處處長肖黨榮。
      與會領導、專家對《大魯藝》給予了肯定,一致認為這是近年來少有的反映主旋律的精品力作,而且具備了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的統一。是首次用如此豐富的甚至是不可多得的珍貴歷史資料通過一大批老一代藝術家現身說法,展示、再現了魯藝的成立、發展,以及它對我們文藝發展史上所做出的的重要貢獻,在我們新中國文藝發展進程中的歷史地位。也是第一次把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歷史背景講述清楚的電視作品。更為可貴的是它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了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大魯藝會讓人思考究竟怎么發展,怎么繁榮。是一部具有重要現實啟示意義的作品。[詳細]

    ★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周年暨大型文獻紀錄片《大魯藝》研討會

    中央電視臺舉辦學術研討會紀念《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周年

      2012年5月23日,中央電視臺在京舉行“紀念《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周年暨大型文獻紀錄片《大魯藝》研討會”。
      由中央電視臺、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陜西省廣播電影電視局、陜西廣播電視臺聯合攝制的5集大型文獻紀錄片《大魯藝》,于5月19日至22日,在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綜藝頻道、綜合頻道、中文國際頻道和陜西電視臺陸續聯動播出。該片以口述歷史的紀錄方式,對近百位平均年齡90歲的魯藝老一輩文學藝術家進行搶救式采訪拍攝,節目聲情并茂,飽含實踐熱度、生活溫度、情感深度和理論高度,全面準確地闡釋了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歷史意義和精神內涵。
      為了更好地學習《講話》精神,研討《講話》對電視藝術創作的現實意義和深遠影響,中央電視臺發展研究中心與科教頻道結合大型文獻紀錄片《大魯藝》的創作,邀請專家學者和電視工作者共聚一堂,共同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周年。研討會上,中央電視臺總編輯、副臺長羅明,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央黨史人物研究會副會長章百家,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一編研部副主任盧潔,國家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龐井君,中央電視臺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舒東,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副總監馮存禮,《文藝報》總編輯閻晶明,中國視協電視紀錄片學術委員會會長劉效禮,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副院長、博士生導師何蘇六,中國傳媒大學《現代傳播》主編胡智鋒,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助理賈磊磊,中國電影資料館研究員單萬里,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毛佩琦,陜西廣播電視臺副臺長王渭林、陜西廣播電視臺紀錄片部主任孫杰、大型文獻紀錄片《大魯藝》總導演閆東等領導、專家、學者總結了《大魯藝》的創作特點和經驗,深入探討了口述體紀錄片的傳播價值和教育意義。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大型文獻紀錄片《大魯藝》是近年來反映延安文藝界最全面、最深刻、最豐富的一部不可多得的精品力作,具有極高的文獻價值,并對當下文藝創作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研討會由中央電視臺發展研究中心、科教頻道主辦,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大型文獻紀錄片《大魯藝》解說趙忠祥擔任研討會主持人。在京的各大中央媒體記者參加了研討會。
    會議時間:2012年5月23日上午
    會議地點:梅地亞中心
    會議內容: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周年暨大型文獻紀錄片《大魯藝》研討會


      趙忠祥: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各位同事,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參加由中央電視臺發展研究中心與科技頻道聯合舉辦的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周年暨大型文獻紀錄片《大魯藝》研討會。今天是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周年紀念日,為了更好的學習《講話》精神,研討《講話》對電視創作的意義和深遠影響,中央電視臺發展研究中心結合正在熱播的大型文獻記錄片《大魯藝》創作,邀請專家學者和電視工作者共聚一堂,共同紀念《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周年,F在我受主辦方的委托,有幸來介紹今天到會的領導和專家:
      中央電視臺總編輯副臺長 羅明;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 、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副會長 章百家;國家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龐井君;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一編研部副主任 盧潔;《文藝報》總編輯 閻晶明;中央電視臺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李舒東;《光明日報》文藝部主任 彭程;陜西廣播電視臺副臺長 王渭林;中國視協電視紀錄片學術委員會會長 劉效禮;《人民日報》政治文化部文化采訪室主編 李舫;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副總監 馮存禮;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副院長、博士生導師 、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主任 何蘇六;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代傳播》主編 胡智峰;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助理、博士生導師 賈磊磊;中國電影資料館研究員 單萬里;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毛佩琦;陜西廣播電視臺紀錄片部主任 孫杰;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節目部主任 王曉斌;中央電視臺大型文獻紀錄片《大魯藝》總導演 閆東……  [詳細]

    研討會議程

    ☆ 地 點:梅地亞第六會議室
    ☆ 主 題:
     1、研討延安講話對電視節目創作的現實啟發和深遠影響
     2、總結大型文獻紀錄片《大魯藝》創作特點和經驗
     3、探討口述體紀錄片的現實價值和意義
    ☆ 主辦單位:中央電視臺發展研究中心
            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
    ☆ 與會嘉賓:
    羅 明 中央電視臺總編輯 副臺長
    章百家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央黨史人物研究會副會長
    龐井君 國家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盧 潔 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一編研部副主任
    閻晶明 《文藝報》總編輯
    李舒東 中央電視臺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彭 程 《光明日報》文藝部主任
    王渭林 陜西廣播電視臺副臺長
    劉效禮 中國視協電視紀錄片學術委員會會長
    李 舫 《人民日報》政治文化部文化采訪室主編
    馮存禮 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副總監
    何蘇六 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副院長、博士生導師、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主任
    胡智鋒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代傳播》主編
    賈磊磊 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助理、博士生導師
    單萬里  中國電影資料館研究員
    毛佩琦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孫 杰 陜西廣播電視臺紀錄片部主任
    閆 東 中央電視臺大型文獻紀錄片《大魯藝》總導演
    ☆ 主持人:趙忠祥
    ☆ 與會媒體:
    《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文藝報》、《中國藝術報》、中國文化報、《中國電視報》、《現代傳播》、《電視研究》、央視網、中國新聞出版報、北京晚報、北京日報、北京晨報、中國青年報、北京青年報、新京報、京華時報、法制晚報

    相關評論

    劉效禮:為《大魯藝》喝彩

    100多位平均年齡90歲的親歷者,在屏幕上講述了70年前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權威地理清了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的前因后果,應該說,這是一部關于《講話》的少有的精品力作,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和現實意義。

    毛佩琦:他們曾為催生新中國而吶喊

    文藝作品不應是文藝家個人感情的自然主義的宣泄,也不應是文藝家的顧影自憐。不管是否公開宣稱,文藝作品拿出來就是要給人看的,用它來影響人、感染人。那么,文藝家的創作就不能不首先問一個為什么人的問題。

    章百家:一個時代的傳神之筆

    延安是一個充滿傳奇的地方。在貧困的山溝里創辦的魯迅藝術文學院也是一個傳奇。聽百余位曾經的魯藝人講述難以忘懷的經歷,通過一連串珍貴的歷史鏡頭,我們也得以重返歷史現場,進入那激情燃燒的歲月。

    劉斌:新中國的文藝從延安走來

    74年前,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在抗日戰爭的硝煙中誕生。70年前,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毛澤東發表了劃時代的重要講話。從此,中國革命文藝在這里奠基,在這里發展,從這里走向全國的各個戰場,從這里走向新中國。

    向延生:“小魯藝”與“大魯藝”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在北平盧溝橋挑起的戰火,掀開了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大幕。眾多熱血青年不畏艱難困苦,紛紛跋山涉水來到了革命圣地延安,投身于抗日救國的洪流之中。延安當時也聚集了許多文藝家和熱愛文藝的青年,由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倡議,1938年春天在延安創辦了以魯迅命名的、專門培養抗戰文藝人才的高等文藝學府魯迅藝術文學院(簡稱“魯藝”)。

    紀錄片《大魯藝》編導訪談

    《大魯藝》創作訪談

      我認為作為反映中國共產黨歷史當中、反映重大歷史事件的,可能會是這么一部片子,是以口述為內容的,作為反映這段內容的,作為歷史搶救內容的,你要反映七十年前的這段歷史,一定是口述人七十歲以上或者是在九十歲,他們有一個清晰記憶再加上二十歲,那么有的可能年齡更高才能完成這個片子表達的主題內容,使得這片子具有權威性、可信度和親切感。假如這個人物不具有親切性,以往文獻紀錄片靠專家評點一下,然后拍一些遺址,靠這些文獻檔案之類的,遺址、文獻、照片、錄音、磁帶等等一系列的手段——手記、日記、電報這一系列的東西,沒錯,做紀錄片離不開這些東西。但我覺得最最重要的能否拍到當事人,這我覺得是第一信號,第一形象就建立起來了,然后再加深這些文獻然后再拍上歷史鏡頭就是老資料,然后再加上今天我們拍攝到的東西。我覺得今天拍畫面一定有今日歷史穿透的視角,我覺得這樣拍出的片子才能對于反映歷史,反映這樣一段風云歷史更有意義……[詳細]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秒拍|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视频| 窝窝午夜色视频国产精品东北| 精品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无卡顿 |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影院成人区精品一区二区婷婷丽春院影视 | 久久66热人妻偷产精品9|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境外资源|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 国产精品国语对白露脸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中国精品18videosex性中国 | 国产麻豆精品入口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999任你躁在线精品免费不卡|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水| 精品国产_亚洲人成在线| 亚洲mv国产精品mv日本mv|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天堂成人片?V在线播放| 精品无码专区亚洲| 精品少妇ay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 99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 思思久久99热只有频精品66| 亚洲AV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青青 |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HE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 91久久精品视频| 99re热这里有精品首页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影院| 9i9精品国产免费久久| 国产精品单位女同事在线| 四虎影视精品永久免费|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