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鴿傳情 京味鑄魂 ——《陽鳥》新書分享會在京舉行
9月14日,由漓江出版社主辦的“信鴿傳情,京味鑄魂——《陽鳥》新書分享會”在2025“我與地壇”北京書市舉行?;顒由?,該書作者、京味文學作家王和平與讀者面對面進行了深度交流和分享,分享內容圍繞小說創作歷程、信鴿文化底蘊及老北京平民抗戰故事等展開,現場氣氛熱烈。
《陽鳥》以信鴿為敘事線索,講述了90多年前北平平民用生命守護信念的動人故事。作者王和平深耕京味文學多年,曾任中國國家話劇院簽約編劇,近年轉型長篇小說創作。
分享會上,王和平回顧了其從編劇到小說創作的轉型契機,坦言《陽鳥》的靈感源于對老北京信鴿文化的長期關注:“以前我們家也養有信鴿。后來因偶然的機會看到信鴿在過去的戰場上擔負著‘通訊員’的角色,挽救戰場士兵生命的事跡,非常感動。感動之余,也想為中國的北京的鴿子寫點什么?!薄蛾桒B》中的胡同、四合院、鴿舍等建筑既是場景,更是人物命運的載體。他還在現場展示了信鴿足環、鴿舍棚號證等老物件,并結合小說中的雷三爺、老十一等主人公的故事細節,生動還原了北平鴿友的生活智慧與家國情懷。
王和平還提到方言的精心運用:“‘您猜怎么著’‘顛兒’這些口語,不是簡單堆砌,而是為了還原北平人的語氣節奏,讓人物‘站得住腳’?!?/p>
談及創作堅守,他表示:“我認為年齡不是主要的,創作靈感和創作來源是主要的。對于生活積累更為重要。當然,還要有個好身體,有了好的身體才會有充沛的體力和精力。寫作是興趣,也是一種責任,寫好書,寫有意思的書。無論是影視話劇還是戲曲,抑或小說,鐵的規律是‘故事為王’……”
活動中,王和平老師談起此前“九三”閱兵式上八萬羽和平鴿騰空的場景,感慨道:“從抗戰時期的‘陽鳥’到今天的和平鴿,鴿子始終是連接歷史與現實的信使?!蛾桒B》想寫的,正是這種跨越時空的信念傳承?!?/p>
互動環節中,讀者圍繞“小人物群像塑造”“京味方言考證”等話題踴躍提問,王和平結合自身經歷一一解答。此次分享會作為2025年“我與地壇”北京書市文化活動之一,通過文學與歷史的對話、傳統與現代的交融,讓讀者在文字中觸摸老北京的精神脈絡,感受平民英雄的堅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