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謠與貯貝器》
《江水謠與貯貝器》
作者:愛松
出版社:云南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5年7月
ISBN:978-7-5599-3878-7
內容簡介
《江水謠與貯貝器》這部詩集由《江水謠》和《貯貝器》兩首長詩組成。其中,《江水謠》以云南獨龍江為背景,通過對一條江和一個民族的書寫,深入探討了人與自然、現代文明與生態文明和諧共生、共同發展的宏大主題。《貯貝器》以云南古滇國“貯貝器”為精神容器,借助飛騰的想象力、詩意的戲劇沖突和魔幻的表現手法,將個體生命體驗與古滇文化相結合,串聯起家族身份與歷史記憶,展現出對歷史與現實、當下與未來的命運思考,實現了詩歌的跨時空對話和現代性建構,堪稱一場穿越三千年的文明對話。
《江水謠》與《貯貝器》兩者內容、形制、風格有異而內在又有相通之處。以傳統的五行概念相比附,《江水謠》寫獨龍江,寫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風格輕盈、柔和、婉轉,當屬“水”,《貯貝器》觀照冶煉術及古滇文明,觀照滄海桑田的歷史和世世代代人的生活、命運,復雜、沉重、厚重,當屬“金”。《江水謠》關注生態環境,關注人與自然的關系,追求自然、和諧的狀態,可謂生態/自然詩學。《貯貝器》關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內心的矛盾與沖突,關注文明的承傳、興衰成敗、金戈鐵馬,它有巨大的包容性和吞吐量,可謂生命/歷史詩學。《江水謠》輕快、簡單、純粹,像民歌、謠曲,《貯貝器》則是復調性、駁雜的,眾聲喧嘩而有紀律性,像交響曲。兩部長詩放到一起形成一種化合反應,它們之間互為鏡像,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彼此構成對于對方的打開和豐富。《江水謠與貯貝器》探索與豐富了當代長詩寫作的邊界與可能。
《江水謠與貯貝器》以云南地域特色為背景,語言靈動而堅實,結構嚴謹卻極富創新,以生態文明、歷史文明、人類文明等發展為主線,頌揚了云南大地之美、山川自然之美、民族風情之美和人文人性之美。
作者簡介
愛松,本名段愛松,云南昆明晉寧 人,中國作協會員,北師大文學碩士, 云南大學博士研究生,曾入選《詩刊》 第三十屆青春詩會,出版詩集《巫辭》 《弦上月光》《在漫長的旅途中》《天上元陽》等十余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