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歲德語具象詩之父戈姆林格去世
玻利維亞出生的旅德瑞士具象詩人歐根·戈姆林格(Eugen Gomringer)8月21日在巴伐利亞州的班貝格去世,享嵩壽100歲。
公認戈姆林格是德語具象詩之父。他最著名的詩作《大道》(avenidas,1953年創作)曾長期裝飾著柏林阿莉塞·薩洛蒙應用技術大學的大樓外墻,直到2018年因學生會的抗議而遭抹除,另一位詩人芭芭拉·克勒(Barbara K?hler)的作品隨即入替。
《大道》用戈姆林格母親的母語西班牙語寫成。漢譯如下:
大道大道和鮮花鮮花鮮花和女人大道大道和女人
大道和鮮花和女人和一個仰慕者
詩中大道、鮮花、女人都是復數,仰慕者為陽性單數。
批評者指責該詩將婦女與大道、鮮花并列,物化和貶低為男人愛慕的客體或“激發男藝術家創
作靈感的美麗繆斯”,“復制了經典的父權制藝術傳統”,“涉嫌性別歧視”,故而不可接受。
當時93歲的戈姆林格嚴厲批評對其作品的涂抹:“這是對藝術與詩歌自由的侵犯。”時任德國聯邦文化國務部長莫妮卡·格呂特斯亦稱之為“文化蠻行”。
具象詩(Konkrete Poesie)又譯具體詩。余匡復在所著《戰后瑞士德語文學史》一書里介紹:“具體詩主要通過由字構成的具體圖案表達內容,并引起聯想,因此,具體詩并不表達情感或反映現實(即通過語言本身所具有的含義來表達內容)。哥姆林格爾〔即戈姆林格〕認為只有這樣,具體詩的新的形式使具體詩真正成為國際性詩歌的開創。具體詩完全置句法、詞法于不
顧(詩歌本通過語言規律使讀者進入思維與聯想狀態及詩的意境)。我們可以說,具體詩是視覺詩,而不是語言的詞匯激起的聽覺詩,我們可以更明確地把具體詩理解為聲象詩,即通過聲音(聽覺)及文字構成的圖象(視覺,形狀—象)來表達內容的詩,這是與傳統觀念中的詩毫無關系的‘詩’。對于具體詩的評價,至今并不一致,有的認為它創造了一種詩歌的高貴形式,因為它抵制了詩歌的實用傾向(如功利目的、政治目的等),有的則認為它使語言支離破碎,不成其為語言,是純粹的語言游戲。”
2020年,戈姆林格以格律詩形式出版了自傳《十四行詩里的世界》(welt im sone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