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感憂慮”:美國國民閱讀率二十年間下滑四成 專家:我們生活在一個極其復雜且充滿挑戰的時代,有必要借助閱讀來維護健康
一項大規模和長時間的國民文化調研項目顯示,以閱讀為樂的美國成年人數量在最近的20年間下降逾40%。
1
佛羅里達大學和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采集了23.6萬余名15歲及以上美國人的有效問卷,研究成果8月20日發表于細胞出版社旗下期刊《愛科學》(iScience)。
調查顯示,進行消遣性閱讀的美國人已從2004年28%的高點降至2023年16%的低點,降幅高達42.86%。
在2003年至2023年間,消遣性閱讀量每年下降約3%。
綜合以往的數據,這表明國民閱讀率的下降至少已持續了80年。研究報告的合著者、佛羅里達大學流行病藝術實驗室主任吉爾·桑克因此稱之為“持續穩定的下降”,并表示這一趨勢“令人深感憂慮”。
流行病藝術實驗室是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在佛羅里達大學藝術醫學中心設立的研究實驗室,專門從事藝術與文化參與如何影響美國民眾健康福祉的流行病學研究。
“在激發創造力、提升生活質量方面,閱讀歷來是一種低門檻、高影響力的方式。”桑克說,“失去公共健康工具包里一件最簡單的工具,無疑是嚴重的損失。”
報告發現,黑人、低收入者、低學歷者和農村居民的下降幅度更大。
“那些可能通過閱讀獲得最大健康收益的人群,即弱勢群體,實際上獲益是最少的。”報告的另一位合著者、倫敦大學學院精神生物學與流行病學教授黛西·范考特說。
做消遣性閱讀的黑人比例在2004年曾達到約20%的峰值,2023年已降至約9%。白人群體則在2004年達到約29%的峰值,到2023年下降至約18%。
繼續以閱讀為樂的婦女仍舊多過男人。
2
佛大和倫大學院聯合開展的此項調查從2003年開始,每年選擇數千位美國人詳細描述自己如何度過一天。
共23萬6270名受訪者歷數了從調研前一天凌晨4點開始至調研當天凌晨4點結束的所有活動細節。
調研所指的閱讀行為定義較廣,除了圖書,印刷版、電子版或有聲版報刊亦在其中。
因新冠疫情期間數據收集短暫中斷,報告排除了2020年的數據。
研究還顯示,以閱讀為樂的人花在閱讀上的時間比以前更多——從2003年的每天1小時23分鐘增至2023年的每天1小時37分鐘。
過去20年間為孩子朗讀的成年人比例并未下降,但“互動率低得驚人,僅有2%的參與者日常與孩子一起閱讀”。
約21%的受訪者家中有九歲以下的小孩。
“考慮到童年時期的規律性閱讀是決定未來生活中閱讀能力和參與度的關鍵因素,”與孩子共讀的成人比例之低令人擔憂。報告指出,“目前親子共讀率偏低可能導致未來成年人閱讀率的進一步下滑。”
已有研究表明,閱讀能給教育成就、推理與理解能力、想象力、共情力、心理健康、認知健康等諸多方面帶來廣泛益處。
“我們生活在一個極其復雜且充滿挑戰的時代,因此必須要有意識地采取各種方式來維護健康。”桑克對《紐約時報》說。
3
如今,大多數美國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容易獲得圖書。得益于Libby等電子書應用程序,讀者無需親身前往圖書館或書店,便可通過多個圖書館借閱,并在平板電腦或手機上閱讀。
不過,在這項長達20年的調查中,電子書直到2011年才納入閱讀類別,有聲讀物更延后至2021年才納入。
其他形式的數字媒體正擠占美國人本可用于閱讀的閑暇時光。《洛杉磯時報》說,他們花更多時間在社交媒體上刷搞笑梗和短視頻,或是在葫蘆網上狂追動畫情景喜劇《山大王》(《鄉巴佬希爾一家的幸福生活》),這就意味著留給奧普拉書友會最新推薦圖書的時間更少了。
研究人員指出,閱讀率下降另有深層原因。“存在結構性因素——閱讀材料的獲取受限、經濟不穩定和全國休閑時間減少。”桑克說,“如果你同時打好幾份工,或身處交通不便的農村地區,那么上一趟圖書館可能就變得不切實際。”
有沒有養成閱讀習慣也很重要。總部設在西雅圖的美國鄉村與小圖書館協會執行會長凱特·拉夫林告訴《洛杉磯時報》:“盡管全國上下都在齊心協力關注兒童的讀寫能力,對成年人的重視卻是比較少的,尤其是在小城鎮。當你說‘以閱讀為樂’時,你默認了閱讀是令人愉悅的。如果有人在真正的閱讀和理解文字上有困難,那就不是消遣;那感覺就像在給人打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