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五糧液·《中國作家》陽翰笙劇本獎頒獎典禮在京舉行
秋光正好,萬物豐盈。9月16日,第三屆五糧液·《中國作家》陽翰笙劇本獎頒獎典禮在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隆重舉行。中國作協副主席、諾獎得主莫言,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吳義勤,中國作協副主席、中國作協影視文學委員會主任閻晶明,中國作協原副主席廖奔,《中國作家》主編李云雷,中共宜賓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雷濤,中共宜賓市委宣傳部等宜賓市有關部門負責同志,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有關負責同志,中國作協有關單位部門負責同志,以及尹鴻、柳建偉、孫立軍、韓志君、宋方金等文藝界嘉賓出席頒獎活動。
為弘揚陽翰笙藝術精神,推動中國影視戲劇文學蓬勃發展,2019年《中國作家》雜志社與中共宜賓市委宣傳部共同發起設立“陽翰笙劇本獎”,由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獨家冠名贊助。該獎項專為影視劇本而設,旨在挖掘優秀劇本,扶持、獎掖優秀劇作家,為編劇搭建交流和展示的平臺,以期建立和引導原創劇本的良性生態,為影視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勃勃生機,擔負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新的文化使命,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影視文化事業、產業的繁榮與昌盛。獎項設有最佳電影劇本獎、最佳電視劇劇本獎、最佳戲劇劇本獎和優秀劇本獎,并特別設置“最佳宜賓主題劇本獎”和“最佳五糧液主題劇本獎”,鼓勵創作者扎根地域文化、講述中國故事。
吳義勤致辭
吳義勤在致辭中說,陽翰笙先生是一位在中國現代文藝星空中閃耀的巨人——他是小說巨匠,是文藝理論的燈塔,是光影藝術的奠基者,是話劇舞臺的革新家,更是新文化洪流中勇立潮頭的先驅。作為左翼電影運動的開拓先鋒之一,他為中國革命電影事業鋪就了堅實的道路,功勛卓著。陽翰笙先生留下的精神與藝術的瑰寶,歷經時光洗禮,至今仍在滋養著我們的創作靈感。設立以他名字命名的劇本獎,正是為了賡續那份熾熱的文藝血脈。這個獎項,不僅是銘記與傳承陽翰笙藝術精神的一座豐碑,更是我們立足新征程,循著老一輩德藝雙馨藝術家開創的方向,致力于發掘劇本原創力量、培育創作新銳、鼓勵影視文學作品繁榮,從而推動中國影視事業蓬勃發展的關鍵之舉。第三屆五糧液·《中國作家》陽翰笙劇本獎的征集,吸引了廣泛的社會關注與積極的創作參與。最終脫穎而出的獲獎作品,無不展現出對現實生活的深切關懷,回蕩著新時代的強音,是思想深度與藝術魅力完美融合的劇本佳作。他呼吁廣大創作者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創作出更多兼具思想震撼力、藝術感染力,制作精良,并深受人民群眾喜愛的影視精品力作,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雷濤致辭
雷濤在致辭中表示,宜賓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長江首城·中國酒都·中華竹都”,文化底蘊深厚,紅色基因鮮明。今年正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陽翰笙等革命先輩的精神至今激勵著我們前行?!吨袊骷摇逢柡搀蟿”惊勗O立六年來,有效推動了優秀原創劇作和影視文學創作,本屆獲獎作品從多維度展現出新時代中國文學的蓬勃生機與堅實內核。該獎項的持續舉辦,將為中國影視戲劇的傳承創新打下更加堅實的文化基礎,為四川文化繁榮注入更加豐富的時代內涵,為宜賓加快新時代文化強市建設蓄積更加強勁的內生動力,共同譜寫中國影視戲劇更加輝煌的樂章。
莫言現場分享
莫言在頒獎現場分享了自己在劇本與小說寫作之間自如轉換的心得。他認為,劇本語言和文學語言是不同而相通的,好的小說里往往包含著話劇劇本、電影劇本和戲曲劇本的神韻和結構。對中國的小說家來說,創作劇本可以是輕松的、自如的,因為我們能夠從古典小說的技法與脈絡中找到劇本的寫作方法。
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尹鴻發言
尹鴻與來賓交流了對電影發展的認識。他認為,當下的電影產業正經歷一場深刻的技術變革。電影發展史上的每一次高潮往往與新科技的出現相關,新科技能為電影帶來新的發展契機。而在內容表達上,電影創作和生產應該繼續面向現實,因為藝術的創作、創意,永遠是在跟現實的不斷交互當中產生新感覺、新故事、新表達。
李云雷介紹征文情況和評選過程
李云雷介紹了第三屆五糧液·《中國作家》陽翰笙劇本獎的征文情況和評選過程。本屆劇本獎自2022年7月起面向全國征集優秀電影、電視劇及戲劇劇本,截至2024年10月31日,共征集劇作919部。征文劇本題材豐富、類型多元,聚焦時代現實與人民生活,多部作品專門書寫宜賓歷史文化、五糧液歷史文化和企業建設等主題,展現出對時代精神和地域文化的深入思考與藝術表達。李云雷提到,經過初評、復評與終評三輪嚴格遴選,最終評選出多個類別獎項共10部獲獎作品。這些作品現實關注強烈、生活質感濃郁,以較高的藝術水準展現了中國精神與時代風貌,體現出強烈的文化自信和新時代中國人民的價值追求。
最佳電影劇本獎頒獎現場
最佳電影劇本獲獎者張佑晨發表獲獎感言
最佳電影劇本獲獎者張佑晨說:“陽翰笙先生的作品始終關注社會現實,為人民發聲。今天能獲得以他名字命名的獎項,對我而言,不僅是巨大的鼓勵,更是接過前輩手中的接力棒,用電影喚醒社會的良知?!彼窒淼?,《本案與我無關》的靈感源自親身經歷的校園欺凌,她希望通過創作打破旁觀者的沉默并致敬勇于挺身而出者。
最佳宜賓主題劇本獎頒獎現場
最佳宜賓主題劇本獎獲獎者劉嫄發表獲獎感言
最佳宜賓主題劇本獎獲獎者劉嫄表示,這份榮譽不僅屬于個人,更屬于歷史、文化與宜賓。她的作品《大國長安》以唐代由盛轉衰為背景,以杜甫生平與38首唐詩展現中華文化的深厚綿延,贊頌宜賓作為長江首城、抗戰文化中心與五糧液故鄉的獨特地位?!敖袢罩畺|樓,雄據三江,直聳云霄,可它的生命不在于樹木瓦礫的堆砌,而是人們賦予它的文化價值?!?/p>
最佳電視劇劇本獎頒獎現場
最佳電視劇劇本獲獎者代表王懷宇發表獲獎感言
最佳電視劇劇本獲獎者代表王懷宇在獲獎感言中致敬所有為劇本提供幫助的科研人員、當地鄉親及編劇團隊成員。獲獎電視劇劇本《芬芳大地》改編自其同名長篇小說,以吉林人民治理鹽堿地、實現山鄉巨變的真實歷程為背景,聚焦黑土地生態產業與糧食安全,傳遞拼搏精神和人民情懷。
最佳五糧液主題劇本獎頒獎現場
最佳五糧液主題劇本獎獲獎者仇秀莉發表獲獎感言
最佳五糧液主題劇本獎獲獎者仇秀莉書寫了香醇酒韻中蕩氣回腸的家國情懷。她的作品以抗戰為背景,講述了兩家青年投身抗日、家族堅守釀酒技藝的故事,融入兩岸親情元素,期盼未來能搬上銀幕。
最佳戲劇劇本獎頒獎現場(代領)
優秀劇本獎頒獎現場
優秀劇本獎獲獎者代表周大新發表獲獎感言
優秀劇本獎獲獎者代表周大新在獲獎感言中親切地將“醫圣”張仲景稱呼為“老鄉”,并表示他的著作《傷寒論》今天仍然是學中醫的大學生必讀之書,將張仲景的人生歷程以劇作形式呈現,既是對中醫文化的有力傳承,也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一次推動。他期望通過這部作品,向先賢致敬,為時代添彩。
優秀劇本獎獲獎者代表田水泉發表獲獎感言
優秀劇本獎獲獎者代表田水泉在感言中介紹,電影劇本《秘境·故人》已完成轉化,于今年六月拍攝完成,目前正進行后期制作,期待未來與大家銀幕相見。故事《秘境·故人》根據“時代楷模”鮑衛忠同志的真實事跡創作,講述了他扎根邊疆、秉持司法為民理念的動人故事。他感謝《中國作家》讓《秘境·故人》以文字形式面世,也感謝評委對英模題材創作的鼓勵。
授牌儀式現場
頒獎儀式結束后,舉行了“《中國作家》宜賓·五糧液新時代創作實踐點”授牌儀式,《中國作家》雜志副主編梁飛為五糧液股份公司黨委委員、監事會主席,中國釀酒大師劉明授牌。
第四屆《中國作家》陽翰笙劇本獎征文活動啟動儀式現場
典禮最后,吳義勤、閻晶明、廖奔、雷濤、李云雷共同啟動第四屆《中國作家》陽翰笙劇本獎征文活動。
(攝影:尹超)
附:
第三屆五糧液·《中國作家》陽翰笙劇本獎獲獎作品
最佳電影(含微電影)劇本獎:《本案與我無關》 編劇 張佑晨
授獎辭
旁觀者的集體沉默,是社會良知的缺席。作者將懸疑敘事與災難美學巧妙融合,把主人公夏加爾老師置身于“教室和公交車”兩個空間的群體中,用文學的法槌,敲擊旁觀者集體良知麻痹癥的外殼,呼喚正義的覺醒;用電影的眼睛,透視夏加爾老師心靈的內戰,將一起校園欺凌上升至社會良知層面上探討,以小喻大,叩問人心,對提升社會公德極具感染力和牽引力,有望成為引發大眾熱議的現象級電影。特授予張佑晨《本案與我無關》第三屆五糧液·《中國作家》陽翰笙劇本獎最佳電影劇本獎。
最佳電視劇劇本獎:《芬芳大地》 編劇 王懷宇、王金弋、李德紅
授獎辭
當全家人共進晚餐打開電視,觀看《芬芳大地》的故事,不是誰知盤中餐,而是如何端牢十四億中國人飯碗的問題。作者用心深耕黑土地,以稻穗為筆,在鹽堿灘涂,書寫東北農民新的創業史,將良心的稻種,播撒在千萬觀眾的心田。文本中的人物如同稻田里鮮活蹦跳的青蛙,細節豐盈若稻花授粉般的微妙,劇本打破“經濟脫貧即成功”的定式,突出了人心的覺醒,將個體命運升華為集體共情,開創鄉村振興題材的劇作新維度。特授予王懷宇、王金弋、李德紅《芬芳大地》第三屆五糧液·《中國作家》陽翰笙劇本獎最佳電視劇劇本獎。
最佳戲劇劇本獎:《家的年事》 編劇 毛貴民
授獎辭
全劇一個場景,一天時間,一個事件,用“三一律”的結構原則和現實主義創作方法,演繹了一家人在大年三十發生的故事。編劇用“七個演員一個客廳,裝下整個中國式的家庭”,突破家庭倫理劇的窠臼,塑造了魏明德這個航天人舍小家為國家的高尚情懷。全劇滲透編劇的真情實感,尤其是三姑娘魏茉莉飼養丹頂鶴的孤獨感,理解父親老年的孤獨,令人共情淚下,生活是無字的劇本,劇本是有字的生活。《中國作家》以“陽翰笙”先生的名義授予毛貴民《家的年事》最佳戲劇劇本獎,旨在向全國推廣,演出好的劇本,溫暖每一個家庭。
最佳宜賓主題劇本獎獲獎作品:《大國長安》 編劇 劉嫄
授獎辭
劇本聚焦杜甫跌宕一生,以其個人命運沉浮為棱鏡,折射出盛唐氣象和衰落的景象,巧妙運用詩史互證,以杜詩為魂,將歷史風云、個人際遇與時代精神熔鑄一爐。宜賓東樓、三江煮墨,當杜甫的酒杯和詩句融入長江,編劇請當代導游舉起解說旗,打撈杜甫當年留在宜賓的詩篇,以歷史與現代互印。劇本的場景轉換奇妙,情感張力充沛,展示了厚重的宜賓文化,致敬中華文脈、禮贊詩魂不朽、彰顯大國長安的精神底蘊,步杜甫腳印走向長江岸邊的文明古城。特別授予劉嫄《大國長安》第三屆五糧液·《中國作家》陽翰笙劇本獎最佳宜賓主題劇本獎。
最佳五糧液主題劇本獎:《酒巷庭雨》 編劇 仇秀莉
授獎辭
當“五糧液”進入故事,劇作如同釀酒,《酒巷庭雨》以烽火為曲、血淚為水,釀出一壇蕩氣回腸的民族秘方,鄭家三代守護秘方如保護血脈,硝煙中窖藏的不只是酒曲,也是人性傳承文明的浩然正氣。香醇出自醞釀,急功近利不行,心態浮躁不得。作者行走宜賓的雨巷,體味釀造的哲學,構思人與景的詩情畫意。閱讀劇本感受到中國酒文化發酵著民族品牌的醇厚魅力,釀酒工藝升華為文化自信,情醉人心。第三屆五糧液·《中國作家》陽翰笙劇本獎最佳五糧液主題劇本獎特別授予仇秀莉《酒巷庭雨》。
優秀劇本獎
電視劇劇本《成圣——張仲景》 編劇 周大新
授獎辭
劇本將張仲景的個人成長與中醫理論的發展緊密結合,通過《傷寒論》的創作背景展現中醫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劇中融入大量中醫診療細節,既弘揚了傳統文化,又增強了敘事的知識性和專業性。劇作通過任彥成的背叛與張仲景的堅守,構建了深刻的道德對立,突破了傳統英雄敘事的單一性,塑造了一個立體化的“醫圣”形象。敘事以張仲景的成長為主線,穿插瘟疫救治、師徒傳承、家族倫理等多重矛盾,形成宏大的歷史格局。場景從南陽藥鋪到太守府、鄉村疫區,時空跨度大,展現了東漢末年的社會全景,具有史詩劇的潛質。
電影劇本《雕刻墓碑的人》 編劇 張飛
授獎辭
《雕刻墓碑的人》是兼具人文關懷與社會批判的現實主義作品,通過老秦的暮年生活,探討了生死、孤獨、傳統與現代沖突等主題。劇本融合黑色幽默與悲憫情懷,展現了編劇對底層人物命運的深刻洞察。作品在主題深度、地域特色和人物塑造上均有突出表現。劇本以“死亡”為切入點,輻射老齡化、空巢孤獨、城鄉變遷、傳統手藝消亡等社會議題,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通過老秦的“求死”歷程,反向叩問生命的尊嚴與價值,結尾“黃河無名碑”的意象將主題升華至哲學高度,傳遞出“向死而生”的生命態度。故事電影感強烈,有懸念有危機,引人入勝,發人深省。
電影劇本《水郎詠》 編劇 馮躍
授獎辭
在明代的歷史背景下,展現了田氏兄弟、佛郎機外國勢力、朝廷斗爭之間的復雜關系,表達了家國情懷和情義道德,劇作有較強的戲劇性,人物性格較為鮮明。
戲劇劇本《衣魂》 編劇 孫仰芳
授獎辭
在二十世紀初的時代大背景下,以紅幫裁縫為素材,塑造了丁天寶、金鳳、安琪兒的藝術形象,表現了民族自強、文化自信的鮮明主題。戲劇結構較為完整,有較強的藝術表現力。
電影劇本《秘境·故人》 編劇 田水泉
授獎辭
根據“時代楷?!痹?,敘述了云南省滄源縣人民法院執行局長鮑衛忠長期扎根我國西南邊陲“世界佤鄉秘境滄源”的故事,彰顯了新時代人民法官的“司法溫度”和中國特色法治建設的特點。劇本人物塑造生動,有較強的情緒感染力。
第三屆五糧液·《中國作家》陽翰笙劇本獎評獎委員會名單
評委會主任
吳義勤 閻晶明
副主任
程紹武 張春林 肖浩
終評委(按姓氏筆畫為序)
王興東 尹 鴻 吳義勤 張 宏
陳 麗 周建東 趙 華 皇甫宜川
饒曙光 閻晶明 程紹武 焦宏奮
復評委(按姓氏筆畫為序)
向 陽 楊占坤 汪海林 宋方金
張 馳 陳 麗 林麗寧 趙 華
高小立
初評委(按姓氏筆畫為序)
陳學一 鐘藝璇 梁 瑩 覃皓珺
慢 三 《中國作家》影視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