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洛文尼亞漢學家米加·薩耶:在文化交流中感知認識中國
在斯洛文尼亞共和國,有一位年逾古稀的學者,被尊稱為“斯洛文尼亞的漢學研究之父”,他就是米加·薩耶。
米加的漢學之路始于一場跨越山海、充滿好奇的相遇。1976年,米加憑借著對漢語和中國文化的一腔熱情與濃厚興趣,來到中國開啟漢學研究之旅。與很多歐洲漢學家不同,米加在中國接受了系統的學習。在南京大學求學的過程中,米加掌握了豐富的中國歷史文化知識,更深深地愛上了中國。
20世紀70年代,斯洛文尼亞對中國的了解還十分有限,因此,米加決心要將自己在中國的所見所聞帶回故鄉。他在盧布爾雅那大學創辦中文專業,積極推動斯洛文尼亞的中國文化教學、交流與研究。如今,年屆77歲高齡的米加仍舊活躍在兩國文化交流的第一線。
從第一部《漢斯詞典》開始
米加意識到,若想真正了解中國,學習中文是一條重要路徑。回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盧布爾雅那大學開設中文課程。他的目標很明確:讓斯洛文尼亞青年有機會學習中文,了解歷史悠久、內涵豐富的中華文化。
萬事開頭難。擺在米加面前的第一個難題,是無法為學生找到一本漢語學習字典。當時,斯洛文尼亞中文教學資料極其匱乏,但米加沒有退縮,而是將全部精力投入字典的編寫中。
編寫字典并不容易。米加不僅要像個挑剔的匠人,系統梳理海量詞匯,精雕細琢內容,嚴格把關每一處細節;還要化身語言的守護者,確保每個翻譯精準無誤、嚴謹莊重,力求為學習者奉上一部經得起推敲的工具書。
為了保證翻譯的質量,米加不遠萬里多次往返中國,與中國學者反復斟酌每一個詞條的翻譯內容,精益求精。憑借一絲不茍的嚴謹態度和具有高度實用性的內容設計,米加主編的斯洛文尼亞第一部《漢斯詞典》,至今仍是當地學子的案頭書。
除了推廣中文教育,米加更借助自己的影響力與學術積累,投身斯洛文尼亞漢學研究與兩國文化交流,致力于培養更多年輕的“中國——斯洛文尼亞文化使者”。
在米加的課堂上,中文不只是簡單的發音與詞匯,而是通往中國歷史、文化與社會的鑰匙。截至目前,他已指導了200余名優秀青年學者完成關于中國的碩士、博士研究與論文寫作,研究內容覆蓋了中國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多元的社會風貌以及蓬勃的經濟活力等多個方面。
走進中國的煙火人間
作為斯洛文尼亞當代最具代表性的漢學研究者,米加在中國歷史領域的造詣頗高,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學術路徑,并取得了豐富的學術成果。米加明確拒絕采用“西方中心主義”研究立場,也從不用單一的西方視角來解讀中國的歷史與社會。
在米加眼中,外國學者唯有親身走進中國的煙火人間,將歷史學、經濟學、政治學與語言學的精妙融會貫通,方能真正洞悉中華文明的深厚性和獨特性。
米加于2016年出版的《中國歷史》就是這樣的作品。這部著作內容豐富翔實,涵蓋了從中國史前史到當代史的內容。作為斯洛文尼亞乃至中東歐地區由非中國學者撰寫的中國歷史作品,該書意義深遠。在書中,米加從歷史、經濟、文化以及政治等多個角度出發,不僅為斯洛文尼亞及歐洲學界提供了理解中國社會的寶貴視角,同時向讀者呈現出一個更為立體、生動的中國歷史發展脈絡與中國文化演進軌跡。
在相關研究的基礎上,米加不斷推進斯洛文尼亞高校與中國高等研究院校的交流與合作,組織并參與多項有關中國的藝術展覽和文化項目。在2006年由米加倡議舉辦的第十六屆“歐洲中國研究協會雙年會”期間,他心中萌生了一個更大膽的想法:再舉辦一場盛大的展覽,向所有參與這場漢學盛會的漢學專家,展示斯洛文尼亞與中國之間源遠流長的文化交流。
很快,米加的想法在策展人拉爾夫·切普拉克·門欽的幫助下成為現實。一場名為“相遇中國”的展覽,在斯洛文尼亞民族志博物館展開。足有900平方米的展廳里,將近200年來斯洛文尼亞與中國之間交往的歷史,以豐富而多維的方式被呈現給觀眾。這次展覽不僅是一場藝術的盛宴,更是中國藝術在斯洛文尼亞走向系統化研究的起點,開啟了斯洛文尼亞漢學研究的新篇章。
跨越兩百余年的友誼使者
兩百多年前,中國迎來了一位來自斯洛文尼亞的友誼使者——傳教士與天文學家劉松齡。他在清代欽天監供職期間,先后參與了天球儀、璣衡撫辰儀等天文測量儀器的制造,并參與編纂修訂《儀象考成續編》等天文學典籍。劉松齡去世后安葬于中國。為紀念他,1999年斯洛文尼亞天文臺的天文學家將發現的15071號小行星命名為“劉松齡小行星”。
兩百年后,米加延續了這份跨世紀的情誼。米加與妻子王慧琴致力于挖掘劉松齡的歷史資料,向國際社會推廣這位文化使者,吸引了大批歐洲學者的關注。在他們的影響與倡導下,加強中國與歐洲國際文化教育合作的“劉松齡項目”得到了廣泛的歡迎與支持。
米加認為,作為推動中斯交流的重要人物之一,劉松齡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應當介紹給更多人。因此,米加發表多篇論文與專著,還在中國及世界各地的11座城市推動組織了由兩國檔案部門共同舉辦的劉松齡歷史文獻展。對米加而言,文化交流對于消除誤解與偏見,促進一個平等互惠的中歐關系有著重要意義。
米加致力于推動中國與斯洛文尼亞的雙向文化交流。一方面,他孜孜不倦地向大眾展示燦爛悠久的中華文明,鼓勵歐洲學者、各界人士關注中國當下的發展與成就,以及其中的中國智慧;另一方面,他在歷史研究中深入挖掘兩國交流重要節點的當代價值與意義。
隨著中國與斯洛文尼亞在經濟、文化等領域交流日益緊密,米加對推動兩國關系發展熱情更加飽滿,并希望發動更多人一起努力,將精彩的中國故事與中國聲音傳遞給全世界。
(作者系南通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