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雯創作談:借詩,借勢
這是一篇從書本出發的小說吧,寫在幾年前,里面的主角——如果有的話,是“詩”么?現在重讀,我仍感到欣慰的是,弗羅斯特這些英文詩的意境和我筆下老家鄉下的風物環境、人的行動心理不算違和。隔著時空的距離和語言的屏障,一些東西依舊“通”的。如果讀過這篇的人也能意會這種“通”,得到一點由“通”激發的快樂,就是這篇小說最大的德性了。這當然不是我的功勞,我只是借詩,借勢。
人物男女,主要是“編”的,先有了某種情境,再孳生了情境里的人。只電器店老板有原型,他不光愛畫畫,還喜歡讀書。有一次他來我家修洗衣機,走后問起我爸洗衣機上一本掉了封面的舊書,當時想借,忘了,書叫什么,他也去買一本。內容呢?干活間隙看了半頁,歷史書吧。我們都搞不清他說的到底是什么書,但他鄭重問了三回。我家也有他畫的扇子,牡丹花、蘭花什么,不是小說里那些虛的。他成了一個真實的支點,撐著行文的底氣,使我自信一種貌似脫離鄉土實際的空氣并非捏造,這蠻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