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與美的融合
圖為許浩宇版畫《無題》。
體育和藝術的淵源由來已久。先秦“六藝”中有射、御和書,古希臘則尊崇“自由七藝”和體育競技,對“力與美”的追求深深刻進人類的骨子里。如今,體育美術成為詮釋運動之美、弘揚體育精神的尤佳載體。正在北京奧運博物館展出的“藝蘊雙奧——全國體育美術作品展”,匯聚經典與新創作品百余件,為今天的體育美術創作提供啟示。
體育美術佳作應超越一般意義上的視覺再現,賦予體育運動以歷史性、象征性價值,彰顯時代的精神氣象。1983年9月,中國女子競走運動員徐永久在挪威卑爾根舉辦的第三屆世界杯競走賽上贏得冠軍,成為中國首位田徑世界冠軍。有感于此,田金鐸于1985年創作了雕塑《走向世界》。這是一件極具時代審美的作品:女子競走運動員矯健的身形、昂首闊步的姿態,恰如其分地融合了女性的人體美和競走的運動美,展現了自信自強的精氣神。
隨著中國體育健兒不斷在國際體育賽事上取得優異成績,世界看到了拼搏的中國,體育成為向世界展示國家形象的重要窗口,也進一步帶動了體育美術創作。諸如1984年徐啟雄創作的中國畫《決戰之前》、1989年俞暢創作的雕塑《挑戰》、1990年黎明創作的雕塑《崛起》等,它們與《走向世界》一樣,將中華民族精神熔鑄于創作之中。
新世紀,新時代,北京奧運會、北京冬奧會等相繼舉辦,為國人注入更強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體育美術創作的規模和內涵也不斷拓展。從自由創作到組織創作,從“第九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到“第十四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等,大量的體育美術作品涌現,其中冰雪運動題材呈快速增長態勢,藝術家的表現形式也更加多元。然而,堅持體育美術創作并卓有成就的藝術家并不多,楊剛是其中突出的一位。他一生熱愛畫速寫,通過敏銳的觀察力、感受力和表現力,用水墨速寫的形式捕捉體育健兒精彩的比賽瞬間,以極強的抽象美和形式美鐫刻運動美,既有轉瞬即逝的臨場感與沖擊力,又有雕塑般的體量感和永恒性,別具一格。
體育和美術各具特質,但對美、技術、韻律、身心的結合等方面的追求是一致的。應該看到,今天有很多表現體育運動的大尺幅工筆畫作,但基本未能脫離參照相關視覺圖像進行創作的影響。比如盧征遠的彩色雕塑《活力四射》,像影像一樣展現貴州“村超”的畫面,將民族融合、鄉村全面振興、全民健身等主題連接起來,進行了積極嘗試,但顯然還不夠。
優秀的體育美術創作常常不是紀實性的,而是象征性的、鼓舞和激蕩人心的,既奏響力與美融合的樂章,也承載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與夢想,期待誕生更多這樣的追求美與卓越的精品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