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廈散文集《人間最小的動靜》創作分享活動在石家莊舉行
9月9日下午,由河北省作家協會、河北教育出版社共同主辦的《人間最小的動靜》創作分享活動在河北文學館玉蘭花開文學空間舉行。河北省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王振儒,河北省作協主席劉建東,河北教育出版社黨委委員、副總編輯汪雅瑛出席活動。本書責任編輯劉書芳,河北省內作家、評論家李浩、司敬雪、唐慧琴、桫欏、孟醒石、劉遙樂,本書作者劉廈以及來自省內的40余位文學愛好者參加了活動。活動由河北省作協創聯部副主任于梟主持。
王振儒在講話中指出,青年作家是文學薪火賡續的傳承者,更是文學創新突破的生力軍。省作協組織實施的《燕趙秀林叢書·文學卷》出版計劃,將陸續推出更多優秀青年作家作品,作為省作協發現、培養和推介優秀作品的基礎性工程,助力青年作家在文學道路上穩步前行。散文集《人間最小的動靜》是叢書中一部獨具魅力的作品,作者以細膩溫潤的筆觸書寫平凡群體,既溫暖人心又直擊靈魂,透射著深刻的人文關懷。希望廣大文學評論家、文學愛好者及媒體朋友們,積極向社會各界推介這部關注現實、感知時代、勇于探索的優秀作品。
汪雅瑛在致辭中提到,《燕趙秀林叢書·文學卷》收錄的11位河北優秀青年作家的代表作,涵蓋了小說、詩歌、散文、報告文學、文學評論,是河北青年文學力量的集中亮相,展示了河北文學人才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帶有鮮明的河北印記和河北標識。未來,河北教育出版社將不斷加強與河北省作協的交流合作,立足河北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挖掘燕趙特色選題,凝聚更多優秀作家力量,推動燕趙大地文學事業從高原向高峰邁進。
活動中,來自河北省朗誦協會的簡悅、李紅霞、申素革三位老師誦讀了作品的精彩片段,悠揚的聲線如潺潺流水般淌入人心,將文字的溫度傳遞給現場的每一位文學愛好者。
在創作分享環節,與會專家從多角度出發,對《人間最小的動靜》進行了深入點評。專家們一致認為,作者劉廈創作視角獨特,敏銳捕捉到生活中易被忽略的群體,彰顯了其細微的觀察能力。該作品既承載著對鄉村的共同記憶,又蘊含著對生活的深刻思考,完成了對鄉土中國最深情的凝視與書寫。此外,作者扎根于在地性書寫,深耕具體生活場景與人物命運,延續了河北散文關注現實的優良傳統,為河北鄉村題材散文的創作增添了新的表達維度。
本書作者劉廈向各位專家致以誠摯謝意,并表示,自己的創作之路離不開省作協及各位師友長期以來的悉心關懷與鼎力支持。今后,她將始終堅守對寫作的赤誠熱愛,不斷延伸觀察觸角,努力拓寬感知邊界,深入探尋普通人的生活褶皺與精神世界,以細膩筆觸捕捉人間煙火、記錄時代脈動,用心做一名扎根人民、守望時代的忠實觀察者。
劉廈,河北晉州人。獲2019年度《北京文學》優秀作品獎、首屆“賈大山文學獎”。迄今已在《詩刊》《中國作家》《人民文學》《文藝報》《北京文學》《散文》等期刊發表作品近百萬字,出版詩集《長草的時光》、散文集《遇見生命》。《人間最小的動靜》是劉廈最新推出的散文集,作為《燕趙秀林叢書·文學卷》中的一部作品,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河北作協創作聯絡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