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龍江之夏”文學周為黑龍江文學創作注入新活力
7月下旬,黑龍江省作協啟動第二屆“龍江之夏”文學周,旨在以深入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旅融合重要指示精神為主線,緊密圍繞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主題,通過文學傳播、調研采訪、文學交流、主題征文等形式,在黑龍江全省范圍內掀起了一場文學與紅色文化、生態文化深度融合的熱潮。活動期間,黑龍江省作協與各市地及行業作協聯動推出60余項特色活動,吸引眾多作家和文學愛好者參與,為龍江文學創作注入新的活力。
文學周期間,黑龍江省作協聯合黑龍江廣播電視臺推出《文學里的黑龍江》特輯,以紀錄片和短視頻形式,通過真實歷史影像與文學敘述,呈現龍江抗戰歷史的文學記憶。黑龍江文學館推出“黑龍江抗戰文學系列線上展”,集中展示館藏抗戰題材文學作品、歷史文獻及影像資料。黑龍江省各地市作協舉行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如在融媒體平臺推出專題文學訪談,舉辦作家作品展、新書首發式等,以豐富的文學活動賡續紅色文脈,傳承弘揚抗戰精神。
同時,黑龍江省及各地市作協圍繞抗戰歷史主題,組織作家深入紅色遺址采訪創作。黑龍江省作協聯合哈爾濱市、牡丹江市作協開展“尋抗聯足跡 書民族情懷”主題調研,作家走進東北抗聯重要根據地、戰跡地,聆聽抗聯后代講述英雄故事,感受革命精神的磅礴偉力。文學周期間,大慶市作協組織鐵人紀念館沉浸式體驗采風,雙鴨山市作協組織開展 “尋抗聯足跡”調研活動,綏芬河市作協開展“紅色國門·和平回聲”綏芬河抗戰歷史遺址主題采訪創作,北大荒作協深入抗聯遺址和北大荒墾荒展館開展創作采訪。圍繞當地自然生態特色,多地組織作家前往少數民族文化村、國家濕地公園、民族風情園和大興安嶺等地,展開了一系列采訪活動,挖掘民族文化和生態保護的生動故事。
文學周期間,圍繞抗戰題材和生態文學兩大主題,黑龍江省及各地市作協開展了多場研討交流活動。黑龍江省作協策劃“抗戰題材影視文學名家對談”,邀請知名編劇全勇先、海飛探討交流抗戰題材影視劇創作;與中國龍江森工集團聯合主辦作家薛喜君長篇小說《沾別拉》研討會,研討護林人保護自然的動人故事;舉行“抗聯題材文學創作研討交流會”,圍繞王躍斌、廉世廣、宋海峰等黑龍江省作家的小說新作展開研討。哈爾濱市作協舉辦“抗戰題材創作的難點與突破”座談會,鶴崗市作協舉辦抗戰文學作品《山山金達萊》《偽滿女囚》研討會,牡丹江市作協舉行《影子》劇本研討活動,綏芬河市作協推出“界河之約·文學對話”沙龍……一系列研討活動拓寬了抗戰題材的歷史深度與文學厚度。
文學周期間還聯合發起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主題征文活動,引導作家深入挖掘抗戰歷史、謳歌英雄,弘揚偉大抗戰精神。“詩意山水·生態東極”文學征文頒獎活動舉行,該活動以“北國好風光,美在黑龍江”為主題,聚焦龍江濕地、森林、界江等特色生態之美。鶴崗、黑河、雙鴨山等地也開展了不同主題的征文活動,引領文學創作潮流彰顯時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