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與收藏文化深度融合,上海第二屆收藏讀書節落幕
日前,上海第二屆收藏讀書節閉幕,作為2025上海市民文化節的子節,這場為期三個月的文化盛會,以“閱讀,讓收藏啟智”為主題,通過近百場讀書活動,成功將閱讀與收藏文化深度融合,吸引了大量市民的廣泛關注和參與。
《中國黃金貨幣——近代老金條的前世今生》《流光心語》《鉛筆世界——中國鉛筆收藏與賞析》《中國瀑布旅游景點大全》《我的祖父潘德明——徒步環游世界的第一人》《鐘表情緣》《名家印譜》等七本新書亮相收藏讀書節,這些新書或欣賞或鑒賞或抒情或敘事,各具特色,不僅為收藏愛好者提供了豐富的知識和獨特的視角,更展現了當下海派收藏新趨勢:從單純藏品積累向歷史挖掘、學術研究與文化傳承轉型。它們的學術價值也得到了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等十余家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圖書館的認可,獲得了入藏證書,為拓展海派收藏文化影響力提供了有力支持。
第二屆收藏讀書節的分享基地擴容至15家,類型從傳統的文化場館擴展至商場、社區等公共空間,功能也從“展覽型”躍升為“體驗型。這些遍布上海各地的分享基地,如同城市收藏文化的傳播驛站,將“閱讀,讓收藏啟智”的理念輕松植入市民“生活節點”,生動展示了收藏文化的日常化與生活化。
在大洋晶典·天安千樹商場,市民買完咖啡即可在位于七樓的水晶博物館看展;回社區的路上,可在新華博庫書城帶孩子讀書聽講座;周末郊游時,可自駕1小時到崇明瀛洲布藝傳習所親子空間,在田野里“邊讀邊縫”。從“觀看”到“參與”,讀書分享基地通過多元互動,把收藏文化嵌進日常生活。
收藏讀書節創始人,收藏讀書節組委會主任吳少華表示:“社會對收藏活動的需求,充分證實了收藏活動的社會屬性,決定了這種活動一定要是分享的與體驗的。”依托收藏讀書分享基地,收藏不再只是少數人的專屬,而是走進了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
收藏讀書節期間還舉辦了多場專家講座和攝影大賽,為收藏愛好者提供了深入了解收藏文化的絕佳機會,也為普通市民打開了通往收藏世界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