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港,讀懂《浦東新史》中的臨港
由人民文學出版社主辦的“在滴水湖畔,讀懂浦東——《浦東新史》新書分享會”在朵云書院·滴水湖店舉行。這場活動不止是一次新書發布,更是一次對浦東開發開放35年輝煌歷程的回溯。
由知名作家何建明所著的《浦東新史》是繼《浦東史詩》之后,聚焦浦東、闡釋浦東獨特地位和意義的最新著作,耗時三年打磨。其中,臨港新片區被單獨列為獨立章節,深度記錄其戰略崛起歷程:從全國首個“環湖智慧城市”規劃的提出,到特斯拉超級工廠創造的“臨港速度”,再到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動化碼頭的智能突破;書中還首次披露了諸多一線決策與建設細節——何建明在創作中多次實地走訪,與片區規劃者、工程師、招商團隊和首批入駐企業家深入交流,獲取了大量一手資料。“臨港不只是一個地理概念,更是制度創新的試驗田。”何建明在書中寫道,這里承載的不僅是浦東自身的發展使命,更代表著中國面向全球、面向未來的開放新格局。
作為一部聚焦浦東開發開放35 年變遷的力作,《浦東新史》既有宏大的歷史視野——從黨的十八大以來浦東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嶄新實踐,到陸家嘴金融城崛起、臨港新片區啟航的空間演進;更有細膩的人文關懷——書中刻畫了一代代建設者從“打地基”到“蓋高樓”的奮斗群像,勾勒出城市精神與人文溫度的鮮活輪廓。
“今天的浦東,足夠大!足夠強!也足夠美!”何建明回憶起創作歷程:為捕捉真實的浦東,他先后深入臨港新片區、張江科學城、外高橋保稅區等地,采訪了上百位創業者、企業家、基層干部和普通勞動者。這些藏在時代背后的個體故事,最終匯聚成這部 “有溫度的歷史”。
作為臨港建設的親歷者,原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辦公室副主任朱羅江的分享格外引人共鳴。“2019年臨港新片區剛揭牌時,我站在這里規劃,眼前還是一片蘆葦蕩與海水;短短幾年過去,人工智能企業、高端制造園區、世界級港口依次落成,這一切都是無數建設者日夜奮戰的結果。”讀者通過嘉賓的講述,仿佛看到了那片熱土上曾經沸騰的建設場景。
“愿臨港成為智慧與人文交匯的典范”“希望這里成為全球青年追逐夢想的舞臺”…… 活動現場,嘉賓與讀者共同提筆,寫就“寫給未來的臨港”明信片寄語,他們將對臨港的祝福與憧憬落于特制的書店明信片上。這些承載著期待的明信片,將由主辦方統一收藏,在未來特定時間公開展示,成為連接當下與未來的“時空膠囊”。
何建明出生于蘇州,后參軍入伍,在北京工作40余年,在《浦東新史》中,他寫道:“回浦東,就是回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