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刺北:最不該做的事就是停下手中的筆
紅刺北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代表作有《砸鍋賣鐵去上學》《第九農學基地》《反串》《不要亂碰瓷》等。《砸鍋賣鐵去上學》入選2021年中國網絡文學影響力榜,獲第五屆“網絡文學+”大會影視IP獎、第三屆泛華文網絡文學金鍵盤獎等;《第九農學基地》入選2023年度中國作協網絡文學重點作品扶持項目。多部作品出版實體書,售出影視、廣播劇、有聲書等版權。
我是2017年7月1日開始在晉江文學城注冊賬號的。之所以記得這么清楚,不光因為那是暑假開始的一天,還因為那天我本打算和室友一同去打暑期工,結果她放我鴿子,讓我白白損失了100元的報名費。2017年7月1日這天,我懷揣著“將來震驚文壇”的雄心壯志,注冊成為一名網文作者。
我相信很多人心中都有過文學夢,多數人想著精益求精,希望把故事寫到完美再發表。有的甚至仔細閱讀各種專業資料,不想犯任何一個錯誤,遲遲動不了筆,結果寫作停留在夢的初始階段。
寫作初期,我的狀態卻與之大不相同。和大多數新作者一樣,我腦子里也沒有完整的故事,不懂寫作技巧,更懶得查資料,但我并沒有因此放棄,而是打開電腦寫完直接關電腦,再不回頭看一眼,然后躺在床上幻想自己成名。
我曾以為,網文寫作就是“碼字”,何必對自己要求太高,反正也沒有讀者能看到,唯一被“傷害”的只有審核編輯。從2017年7月1日至9月1日,整整兩個月,我日日夜夜、筆耕不輟地寫,最后成功收到7封來自晉江文學城不同編輯的拒絕簽約短信。
這很正常,畢竟高中滿分50分的作文,我拿40分的次數都屈指可數,充分說明我是一個沒有文采的人。
不過,9月2號峰回路轉,我收到了晉江文學城一名編輯邀請簽約的短信。
這是好運嗎?不,是搜集信息的實力。我在晉江文學城貼吧找到一個關鍵信息,他們說晉江某頻道作者青黃不接,只要能打字就行,這當然是笑談。而我那時相信自己就是那個能打字的人,最后“曲線救國”申請成功。
新學期伊始,我仿佛預見了自己光明的未來,成為一名簽約作者,意味著我打出來的每一個字都有價值。事實也如我所料,我的書順利入v,雖然是最低檔次的倒v,但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激動地徹夜難眠,心想自己還在上大學就已經躍升為腦力賺錢的人,即將經濟獨立,閃耀網文界。
等到第二天起來,我一看后臺收入:六毛……哈哈,食堂烤腸都要一塊五。
看來,來自不同編輯的七封拒簽信,不是沒有道理的,他們火眼金睛看穿了我在這行毫無天賦的本質。
第一本書完結20多萬字,賺了十幾塊。我想,就是在街上撿瓶子撿兩個月,也不止這么點錢吧?但當時的我被“可以靠腦力勞動賺錢”的甜頭蒙蔽了雙眼,繼續埋頭苦干,努力深耕言情頻道整整兩年,上遍了晉江文學城大大小小、犄角旮旯的榜單,有些榜單連我自己都找不到在哪。
這兩年間,同期的新作者陸陸續續不寫了,但我還在每天堅持,因為我堅信我足夠特別。畢竟在言情這個頻道,熱心的讀者為了鼓勵新作者,會在整個榜單文章的評論區鼓勵所有的作者,發一些“大大加油”“撒花”“好看”之類的評論,讓人看了心里暖洋洋的,但他們唯獨會跳過我的評論區。
試想,如果不是我寫得太特別,又怎會有如此的“殊榮”?我始終不想承認是我的言情寫得太過“抽象”,以至于連熱心善良的讀者都不愿鼓勵我,生怕我在這行留了下來,荼毒他們的眼睛。可是,這世上竟然有將腦中幻想的故事發表出來還能賺錢的好事,哪怕只有幾毛錢,我還是覺得自己能堅持寫到天荒地老。
功夫不負有心人,到了2019年12月,我第一本金榜作品終于出現了。這本書一路高歌猛進,直接挺進言情頻道第一。這時候我明白了一件事:幻想和現實是有區別的。
當我的書真正掛在頻道第一的時候,心中沒有了賺到錢的快樂,只有無盡的恐慌,因為這下所有人都能看到我每天在“瞎編”什么了。那時的每一天,都像自己被掛在城墻示眾,貧瘠的寫作水平徹底無處遁形。
到2020年9月,我開始寫另一本新書,從言情頻道分到未來科幻頻道。這個時候,我才后知后覺地發現,原來網文還可以細分這么多不同的題材與類型,被我意外找到了自己擅長的領域。
我的新書登上金榜,完結后還獲得了一些獎項。我臉皮變厚了,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作品被人看到的事實。從此之后,面對更廣泛的讀者,我不能再無所顧忌地瞎編亂寫了,我學會了在創作前學習打磨、翻閱資料。但我還是那個不愛寫大綱,全靠每日靈感乍現的人。也因如此,2022年寫的一本書成為我寫作生涯中最大的遺憾,受到了很多批評,“爛尾”的標簽始終像刺青一樣貼在我的身上。
我得承認,新人時期的經驗不再適用自己了。2023年到2024年這一年中,我寫不出東西,睡不著覺,甚至因為長期失眠通宵,精準知道環衛工人每天三點五十到四點二十之間,會開著車來樓下倒垃圾桶。每當夜深人靜,那些批判的聲音又會涌上心頭,我好像真的沒法再繼續寫下去,最終我停了下來。
我開始覺得自己可能這輩子都寫不出東西,時常想是不是自己在這一行真的毫無天賦,要不要轉行,不如去干體力勞動,這樣就不用費腦子了。但后來,我發現真正的痛苦源于自己太過在意外界的評價,害怕辜負了讀者的期待。
但我始終認為,最不該做的事就是停下手中的筆。創作的靈感不是時時都有,我們沒辦法坐在那等待它的降臨。創作是一個漫長過程,瓶頸考驗著每一個創作者,哪怕每天只寫一百字,堅持下來,久而久之也能有突破。只有突破瓶頸難關,深入現實生活,才能走向更廣闊的文學世界。
迄今為止,我寫作8年,從破除“被觀看”的惶恐,到學會展示自己的作品,再到抵御“被定義”爛尾標簽的焦慮,不因外界評判而放棄,最后試著回歸“表達”的初心,學著找回單純的創作樂趣,找回那個勤勤懇懇寫作、不抱過大期望、不受外界干擾的自己。或許新人時期的經驗不再適用于我,但新人時期無所畏懼的心態值得永遠保留。
我相信每一天寫一點,每一天就能對寫作多熟練一些,這樣終究能不斷提高創作水平,找到屬于自己的那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