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志》:點亮中微子探索的文學之光
8月31日,長篇報告文學《微光志——解碼國之重器江門地下中微子實驗》(以下簡稱《微光志》)新書首發式在江門舉行,“科學照耀心靈——百校同讀《微光志》科普公益活動”同步啟動。江門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市委教育工委書記陳冀,南方傳媒副總編輯,花城出版社社長、總編輯張懿,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江門中微子實驗項目副經理衡月昆,本書作者尹繼紅等出席活動。
《微光志》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江門市委宣傳部、開平市委宣傳部、開平市文聯等單位聯合策劃,花城出版社出版發行。這部作品不僅生動記錄了江門地下中微子實驗17年的奮斗歷程,更實現了科學與文學的深度融合,為讀者打開了一扇兼具知識與溫度的科學之窗。
《微光志——解碼國之重器江門地下中微子實驗》
活動現場
回溯17年科研征程,呈現中微子實驗全貌
作為花城出版社年度重點出版物,《微光志》以文學筆觸回溯17年科研征程,完整呈現中微子實驗全貌。8月26日,江門中微子實驗成功完成2萬噸液體閃爍體灌注并啟動運行取數,這一里程碑事件標志著我國在中微子實驗領域躋身世界前列,而《微光志》恰如一部詳盡的“實驗史記”,清晰勾勒出實驗從構想到落地的艱辛與輝煌。
該書作者尹繼紅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江門市文聯原主席,懷揣 “追光者” 的熱忱,他耗時三年,十余次深入地下700米的實驗現場,與近百位科學家和工程建設者深入交流,最終完成這部16萬字的報告文學作品。書中細膩刻畫了科研團隊的執著堅守、一線工人的默默付出、國際合作的智慧碰撞,以及本土企業的技術突破。在首發式的創作感言分享中,尹繼紅分享了他的創作感言:“感恩江門這片熱土接納了實驗基地與文字記錄者,感恩與眾多科學家的相遇,讓我成為了一名虔誠的‘追星人’。從他們身上,我真切體會到何謂‘平凡鑄就偉大’?!?/p>
《微光志》的價值與品質,得到了眾多科研工作者的高度認可。中國科學院原院長白春禮院士親自為本書作序,書中更凝聚了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專業審核力量,確保內容的科學性與權威性。
首發式上,花城出版社社長、總編輯張懿對這部作品給予高度評價,她指出,《微光志》用文學之筆為公眾架起了通往中微子科學的橋梁,既展現了科技工作者“敢為人先、勇攀高峰”的決心與毅力,也彰顯了江門文藝工作者扎根時代、書寫中國故事的責任擔當,是花城出版社在科學傳播領域的一次重要實踐。
《微光志》正式首發
“百校同讀《微光志》”科普公益活動正式啟動
“百校共讀”傳承科學精神
此次活動同步啟動的“讓科學照耀心靈——百校同讀《微光志》科普公益活動”,更是將科學精神的傳播推向深入。江門地下中微子實驗裝置憑借國際領先的規模與精度,吸引了全球17個國家和地區的760位科學家共同鉆研,讓“敢闖敢試、追求卓越”的科學精神在僑鄉深深扎根。
陳冀指出,廣東省委宣傳部對《微光志》的出版工作高度重視、全程關心、大力推薦。廣東省作協給予指導,精益求精。該書在江門首發,是以文載道,傳承“院士之鄉”薪火的江門擔當;是秉持文藝初心,記錄時代故事的江門作為;也是多方合作共贏,提升文化傳播效能的江門展現。新書的發布不僅是一次科學征程的文學見證,更是江門探索“科技+文藝”深度融合的新起點。
衡月昆研究員也在發言中表示,尹繼紅的創作殊為不易,該書真實記錄了科研人員和基層建設者的汗水與付出,深刻詮釋了科學精神的內核。衡月昆說,尹繼紅自三年前起便多次深入地下700米的實驗現場,親身采訪眾多科研人員與一線建設者,創作過程艱辛不易?!啊段⒐庵尽凡粌H真實記錄了科學家們無私奉獻的身影,也生動刻畫了無數基層建設者的辛勤付出。該書的出版,既是對江門中微子實驗17年建設歷程的忠實記載,更是對科學精神的一次深刻詮釋,讓更多人了解這群在地下深處默默工作的‘追光者’,正為探索宇宙奧秘、破解中微子之謎不懈奮斗。”
為推動科學教育與文化傳播的深度融合,“百校同讀《微光志》”科普公益活動由江門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科協、江門日報社聯合發起,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向大中小學捐贈圖書。活動現場舉行的愛心贈書環節暖意融融,截至目前,捐贈圖書總量已近3000冊,這些承載著科學夢想的書籍即將送往各中小學校圖書館。
未來,花城出版社將以《微光志》為起點,推出更多兼具科學性與文學性的優質著作,讓更多人感受科學的魅力、見證中國科技的進步。而江門也將以本書為紐帶,推動“科技+文藝”深度融合,依托重大科研平臺,鼓勵文藝工作者深入一線創作。
(攝影:郭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