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金陵懷古》:曲終人未散 ——聽電影《戲臺》片尾曲有感
隨著電影《戲臺》在暑期檔的持續熱映,由陳麗君演唱的片尾曲《桂枝香·金陵懷古》,也愈發受到觀眾的關注。這首古典雅致又兼具現代氣息的歌曲,巧妙地將戲臺上演繹的民國烽火,與六朝古都金陵的千年興衰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跨越時空的歷史畫卷。
作為影片結束時的點睛之筆,優秀的片尾曲往往能深化主題、升華情感,給觀眾留下值得回味的悠長余韻。當銀幕上出現演職員表、影院燈光徐徐亮起時,片尾曲悄然響起,伴隨著滾動字幕或幕后花絮,陪伴觀眾完成從銀幕夢境到現實世界的過渡。它既延長了觀眾對影片的回味時間,又模糊了夢境與現實的邊界。即便走出影院,那縈繞耳畔的旋律和腦海中揮之不去的畫面,依然印證著片尾曲作為電影不可或缺的尾聲所承載的力量。
《桂枝香·金陵懷古》以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傳世詞作為歌詞,由董穎達譜曲。越劇小生陳麗君將自身特有的英氣與流行唱法的敘事感相融合,賦予經典詞作新的生命力。她婉轉悠揚的聲線恰似穿越時光的梭子,將不同時代的悲劇命運編織成宏大歷史圖景。王安石筆下“悲恨相續”的王朝興衰,與影片中梨園子弟在槍口威逼下瑟縮的身影,在歌聲中形成深刻共鳴,一同訴說著普通個體在歷史洪流中的脆弱與不屈。
陳麗君的演唱以越劇韻味為根基,又巧妙融入流行唱法技巧:“登臨送目”四字氣聲吐納,如故國秋霧彌漫齒頰,清冷空靈;“初肅”的入聲演繹細膩入微;“歸帆去棹斜陽里”的轉音,借胸腔共鳴鋪展江天暮色,尤其“帆”字尾音化為氣聲,似孤帆漸遠融作斜陽殘影;至“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聲腔掌控更見精妙,“至今商女時時”以氣聲輕吐,描摹歌女婉轉靡靡之音;“猶唱后庭遺曲”則驟然迸發戲曲特有的蒼勁擻音,力道千鈞。這種虛實聲區間的自由轉換,讓沉淀千年的詞作煥發出震撼人心的生動內涵。
音樂創作方面,這首歌曲采用中國傳統七聲雅樂羽調式,前奏悠遠蒼涼的笛簫聲瞬間勾勒出金陵秋日蕭瑟意境,奠定深沉懷古基調?!靶呛愈樒稹碧?,調式中的變徵音如撥云見日,托起壯闊山河意象;“登臨送目”時的清冷氣聲似寒江霧氣彌漫;“繁華競逐”時戲腔陡轉如裂帛驚弦,令人心頭一震;“至今商女”處的氣若游絲,恍如千年古韻在時光中留下的深刻印記。在陳麗君敘事感歌聲的引領下,聽眾眼前自會浮現時空交錯的戲臺,眾生百態輪番登場,嬉笑怒罵皆入心懷。
導演陳佩斯借這首片尾曲的深邃意境,營造出獨特的藝術氛圍。歌曲對歷史的深沉探尋,引發觀眾對歷史命運與藝術傳承的深刻思考,讓觀眾在影片結束后仍能沉浸于其營造的藝術世界,不斷回味影片所傳達的復雜情感與深刻思想。
(作者系廣東藝術職業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