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菩攜新作《天衣》拆解爆款網文“破圈”密碼
8月16日、17日下午,百萬暢銷書《山海經密碼》作者阿菩攜新書《天衣》,與B站百萬博主張志浩、阿排,分別以“網文‘破圈’談”和“拆解爆款網文邏輯”為話題,暢聊網絡文學與當下的大眾閱讀。
選擇更現代的方式宣傳推廣傳統文化
近年來,網絡文學在言情(小白文)、修仙、宮斗之外慢慢走向傳統文化和現實題材,這一變化擴充了網絡文學的書寫主題和涉及要素,讓它擁有了更廣闊的創作前景。繼《十三行》后,擅長歷史小說創作的阿菩再次著眼于傳統文化,以有千年歷史、中國四大名繡之一的非遺粵繡(即廣州刺繡、潮州刺繡)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從海上、民間到天子座前的“斗繡”故事——《天衣》。這是目前網絡文學(類型文學)市場上少有的以傳統藝術,甚至較為“冷門”的刺繡為主角的作品。
8月16日下午,在廣州花城文學院的活動現場,阿菩和張志浩,一個鉆研上古神話、傳統文化,一個癡迷經典文學,用獨到的角度解讀作品,為線上線下的讀者帶來了一場網絡文學與經典文學“碰撞”的精彩對談。
《天衣》廣州花城文學院圖書分享會現場
《天衣》
兩位嘉賓結合作品與讀者分享了自己的觀點。“很多時候你會發現,對傳統文化的宣傳推廣,要選擇更加現代的方式。比如《天衣》,可能很多人一看是刺繡,就興趣不大,但當它通過現代網文講故事的方式來呈現,便有人會產生了解的意愿,也就是它被包裝得容易接受。”張志浩說道。阿菩則從更廣的角度進一步解說:“(像)外國人,他們大多是對自己陌生的東西沒有興趣的,因為大家更多地關注自己熟悉的東西,所以,若真要引起外國人對我們傳統文化的興趣,要先做他們相對熟悉的東西,先讓人感興趣,才能推廣。”
網文要抓住讀者,“下鉤子”很重要
8月17日下午,在南國書香節汕頭分會場,阿排和阿菩一起為現場讀者解讀經典佳作。本次活動由汕頭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廣東省網絡作家協會、花城出版社主辦,汕頭市作家協會、中文在線承辦。
阿菩強調,一個剛面世的網文作品,無論它的質量如何,首先要“貼好”標簽,然后要精準地找到其讀者是在哪個群。閱覽了眾多網文作品的阿排也根據自己的經驗說道:“我們肯定會看通過算法推薦的榜單,畢竟讀者買賬很重要,然后也會在各個閱讀平臺‘大浪淘沙’。網文界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叫‘黃金三章’,即小說的前三章要抓住讀者的眼球。”
抓住讀者,也就是網文圈里所說的“下鉤子”(即埋伏筆,以吸引讀者往下看)——只有“鉤子”給對了,才能抓住初始流量,積累基礎粉絲。在他看來,爆款網文的“爽感”,也分很多種:“懸疑、權謀、智斗等,帶給讀者的‘爽感’是不同的。像《天衣》,就是綜合了智斗、復仇、發家史,還有商戰和權謀,各種伏筆綜合到一起,最后‘炸開’,暗線浮出水面,出現反轉。”當然,他也特別提到,不能只顧著故事而忽略文字的魅力。
對此,在汕頭大學教授創意寫作和劇本創作理論的阿菩從教學的角度提到:“我們現在談網文的時候,通常不談文筆,而是談故事,但實際上能夠長遠地把讀者留住的,還是文筆。”
在談及今年非常熱門的AI創作方面,阿菩表示:AI是一個很好的輔助工具,但就目前來說,它在詩歌、散文創作方面的作用更為明顯,特別是公文、演講稿等——其算力能解決——但在網文方面,它無法支撐長篇小說劇情,包括劇本。阿排亦補充:“我們也做過測試,發現AI在進行長篇小說創作時,越到后面其重復的內容越多,且沒有什么邏輯。”
廣州刺繡荔枝繡
為讓讀者切身感受《天衣》書中的廣州刺繡、潮州刺繡的傳統技藝,活動主辦方花城出版社專門為現場讀者準備了專屬福利:由廣州刺繡傳人蔡藝珍帶來的手工雙面繡手帕(荔枝、荷花等),以及請潮州刺繡傳人徐麗鈿現場指導讀者體驗潮州刺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