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 利
“日本投降的消息傳到回民支隊駐地,戰士們徹夜歡慶。媽媽拉著我的手,隨著人流來到‘本齋亭’。突然,歡呼停止了,戰士們默默地摘下軍帽肅立致哀,為他們敬愛的司令員,也為千千萬萬沒能看到抗戰勝利的中國人……”
整整80年過去,抗日英雄馬本齋之子馬國超,依然清楚地記得自己6歲時,所親歷的那個難忘的日子。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這一天,美聯社向全球發出的電文是:“最慘烈的死亡與毀滅的匯集,今天隨著日本投降而告終。”
日本投降了。中華民族勝利了!
一
進入1945年,隨著“雄雞一唱天下白”的農歷雞年的到來,中國的抗戰度過了最為艱難的歲月,敵后戰場和正面戰場相互配合,開始向侵華日軍展開局部反攻。
印緬戰場,中國遠征軍與中國駐印軍一雪兩年前兵敗野人山的遺恨,收復滇西失地8.3萬平方公里,打通了中國西南的國際交通線——滇緬公路。
同一時期,太平洋戰場上的美軍先后登陸菲律賓、沖繩島,控制了通往日本的門戶。3月9日夜,334架攜帶燃燒彈的B-29轟炸機直撲東京,日本皇宮以東26.7萬多幢建筑在沖天的火光中付之一炬,“整座城市像被塞進烤爐”。
這年4月9日,強弩之末的日軍孤注一擲,以8萬重兵發動“芷江攻略戰”,企圖奪取芷江空軍基地,以減輕中美空軍對日本的威脅,史稱“湘西會戰”。
最后的瘋狂換來的是最終的失敗。歷時55晝夜的湘西會戰,3萬余日軍被殲滅。從芷江起飛的400架中美戰機,成了日軍的噩夢。從此,侵華日軍再也沒有能力發動大的戰役,中國戰場轉入全面反攻。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號角,首先從歐洲戰場奏響。1945年5月8日,納粹德國投降——此前的1943年9月8日,意大利已經無條件投降。曾經不可一世的法西斯陣營,只剩下日本還在垂死掙扎。
7月26日,在被盟軍占領的德國勃蘭登堡州首府波茨坦,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3個重要國家——中國、美國、英國發表《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嚴正告誡日方:“除此一途,日本即將迅速完全毀滅。”
日本放棄了最后的機會。7月28日,日本政府拒絕接受《波茨坦公告》,發誓要“戰斗到最后一個人”。
當天,接替因病去世的羅斯福出任美國總統3個月的杜魯門,作出一個重大決定。
8月6日上午,一架B-29轟炸機飛過廣島上空,投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在戰爭中使用的原子彈,代號為“小男孩”。
執行這一任務的美軍飛行員叫保羅·蒂貝茨。起飛之前,他把戰機命名為母親的名字“艾諾拉·蓋伊”。活到了92歲高齡的蒂貝茨,從未后悔當年的行為。他堅信,那是“為盡快結束殺戮”所采取的正確行動。
8月9日,美國又在日本長崎投下了第二顆原子彈。
同一天,中蘇邊境大雨滂沱。150萬蘇聯紅軍從三個方向,向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軍發起猛烈攻擊。號稱“皇軍之花”的日本關東軍迎來最后的黃昏,一面面“太陽旗”墜落在泥濘的黑土地上。
黑龍江海倫市海南鄉,孫成有烈士的墓碑上,鐫刻著一個醒目的日子:1945年8月9日。
這一天,是立秋后的第二天。
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此前轉移到蘇聯境內的東北抗聯教導旅700多名官兵提前空降到牡丹江、海拉爾、滿洲里、佳木斯等地,配合蘇軍作戰。抗聯教導旅旅長周保中記載,戰后歸建的只有362人。其他的官兵與孫成有烈士一樣,倒在了勝利前夜。
也是在這一天,毛澤東在延安窯洞里發表《對日寇的最后一戰》,號令“八路軍、新四軍及其他人民軍隊,應在一切可能條件下,對于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實行廣泛的進攻”。
全面侵華之初,日軍并沒有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這支剛剛經歷過長征、每個人只有幾發子彈的隊伍放在眼中。然而,驕狂的日軍忽視了,這是一個捍衛民族獨立最堅定、維護民族利益最堅決、反對外來入侵最勇敢的政黨所領導的隊伍。經過抗日戰爭,人民軍隊發展到約132萬人。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人民抗日游擊隊殲滅日偽軍171.4萬余人。東北抗聯等部獨立奮戰14年,殲敵20余萬人。
中國戰場的全面反攻,美軍在太平洋戰場的對日作戰,蘇軍對日本關東軍的進攻,三足鼎立,形成了對日軍的包圍態勢。四面楚歌的日本已經看不到一絲獲勝的希望了。
“我們連連攻克敵人的據點。日本鬼子真的成為秋后的螞蚱了。”107歲高齡的八路軍老戰士馬志選回憶。夜襲陽明堡之戰,馬志選當時是第129師第769團偵察員。
歲月滄桑。親歷過抗戰烽火的人們漸漸步入了人生的晚秋,他們和他們留在戰火硝煙中的歲月痕跡,已然成了傳奇。
二
同樣是在1945年8月9日,東京經歷了最為漫長的一天。日本皇宮的防空洞內,御前會議從夜間開到了第二天凌晨,44歲的裕仁天皇終于在日本即將亡國的關頭決定:接受《波茨坦公告》。
失道寡助。日本軍國主義的最終覆滅,從它選擇與正義為敵、與和平為敵的那一天起已經注定。
8月10日6時,日本政府分別電請瑞典、瑞士,將投降之意轉達中、美、英、蘇4國。戰時的中國陪都重慶,首先傳出日本將要投降的消息。初秋的山城一片歡騰。
在淪陷區南京,偽“中央廣播臺”的兩位技術人員譚寶林和蘇荷先收聽到了重慶廣播。當時的南京還處在日偽統治之下,每天必須播放東京廣播電臺的華語節目。趁著日本主管不在,兩人讓發射臺晚上8時悄悄改播日本即將投降的電訊。
“盡管日本已經發出了投降照會,但日本的一些戰爭狂人仍在叫囂繼續戰爭。”南京師范大學教授劉永昶介紹,“當時在中國的日本侵略軍還有128萬人。日軍中國派遣軍司令官岡村寧次就是主張繼續戰爭的死硬分子,從8月12日至14日,曾在3天之內3次發出所謂主張維護國體的電報,令他的隊伍抱所謂‘玉碎之決心’。”
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發表投降詔書,宣布330萬日軍放下武器無條件投降。
一片降幡出石頭。南京中山北路32號,岡村寧次率領侵華日軍總司令部全體人員,集合在廣場前聆聽天皇“玉音”,直到廣播結束,還目光呆滯地站在烈日下。
“八一五”之夜,日本侵略者的末路之夜,四萬萬中國人的不眠之夜。淚水與歡笑,灑滿了每一寸獲得獨立與自由的土地。
在遭受日本奴役14年的東北,突然聽到日本投降的消息,滿大街都在呼喊:“光復了!”“天亮了!”
在敵后抗戰的心臟延安,毛澤東揮筆寫下14個大字:“慶祝抗日勝利,中華民族解放萬歲!”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命令岡村寧次及其所屬一切部隊,向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投降。
延河兩岸燈火通明。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來到舉著火炬游行的隊伍中間,游行的群眾捧起大碗向他敬酒。彭德懷深情地說:“我接受大家的酒,讓我們一起為那些死難的抗日壯士和為中國獨立自由獻出寶貴生命的國際友人獻上這碗酒吧!”他雙手托碗,莊重地將酒灑在了黃土地上。
抗日戰爭,發生在中國土地上的重要戰役200余次,大小戰斗將近20萬次,中國軍民傷亡3500萬人以上(其中軍隊傷亡380余萬人),約占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國傷亡人數總和的三分之一。
據不完全統計,八路軍犧牲的團以上干部728名;新四軍犧牲的團副參謀長、政治處副主任以上干部323名;華南抗日游擊隊犧牲的團和大隊以上干部171人;東北抗聯犧牲的團以上干部超過250人……
盡管無數抗日英烈連名字都沒有留下,但他們的理想、他們的信念、他們為之奮斗的一切,都在這個勝利的日子里化作了彩虹。
三
經年烽火起盧溝,一紙降書落芷江。
芷江,這座剛剛經歷了中國戰場最后一場大會戰的湘西小城,又見證了一個重要的時刻:1945年8月21日,侵華日軍副總參謀長今井武夫等8名日方洽降代表飛抵芷江機場,與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及美軍有關人員舉行洽降會談。
“洽談投降事宜的會場,設在距芷江機場不遠的七里橋。”101歲的抗戰老兵黃國熙記得,“芷江城里搭起了一座座上懸‘勝利之門’橫幅的松柏牌樓,老百姓沿著機場一直排到了縣城的大街上。”
今井武夫后來回憶當時的情景,用“內心充滿了絕望的孤寂感和不安的心情”來形容:“一路上穿過了好幾處像是在慶祝勝利的牌樓,中美兩國將士互相豎起食指和中指做成表示勝利的‘V’字,戰敗的我們猶如被一道黑暗的墻壁隔斷了前途,絕望的孤寂感和不安的心情是不能消除凈盡的。”
8月21日下午,今井武夫呈上了侵華日軍在華兵力部署圖,在投降備忘錄上簽字。
芷江受降紀念館館長吳建宏介紹,洽降過程中,今井武夫說是來交涉停戰問題的,遭到了中國戰區陸軍總司令部參謀長蕭毅肅將軍的嚴厲訓斥。“中方代表指出,所有侵華日軍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在指定地點向中國軍隊投降。”
一張歷史照片,定格了今井武夫一行走出會場時的情景:曾經趾高氣揚的日軍一副垂頭喪氣的表情。
9月2日上午,曾在硫磺島、沖繩島登陸戰中立下戰功的美軍“密蘇里號”戰列艦,靜靜地停泊在日本東京灣。9時許,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和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政府在投降書上簽字。隨后,包括中國在內的9個受降國代表依次簽字。
即將迎來30歲生日的中國記者朱啟平,現場記錄了這歷史一幕。簽字完畢,朱啟平一看手表:9時18分。他寫道——
“1931年9月18日日寇制造沈陽事件,隨即侵占東北……沒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這個時刻,在東京灣簽字投降了,天網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謂歟!”
當重光葵拖著那條13年前在上海被炸斷的殘腿,步履沉重地走下“密蘇里號”時,上千架慶祝勝利的盟軍戰機,從東京灣上空呼嘯而過。人們發現,那一刻,重光葵的手杖從他的臂間滑了下來。
9月3日,國民政府下令舉國慶祝3天,從第二年開始以每年9月3日作為抗戰勝利紀念日。
1951年,新中國重新將抗戰勝利紀念日定在了每年的9月3日——如今,這個日子被全世界公認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日。
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這是顛撲不破的歷史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