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歌學會赴山丹采風調研
8月5日至7日,中國詩歌學會黨支部書記、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山率學會專家學者一行,深入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開展采風調研活動。活動期間,中國詩歌學會與山丹縣就詩歌賦能生態旅游展開座談交流。山丹縣領導展宏宙、杜萬善、石晶、李鳳武等出席座談會。
來自中國詩歌學會、中國詩歌網、中國作家協會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先后走訪了漢明長城遺址、焉支山、山丹馬場、艾黎紀念館等自然景區和人文歷史景點,圍繞山丹的自然風光、歷史文化底蘊及鄉村振興實踐進行實地調研與創作素材收集。
在漢明長城遺址,厚重的歷史氣息觸動了采風團成員。王山在觸摸長城夯土時感慨,“歷史不是空洞的概念,它有質感、有溫度、有大地的氣息。”他援引中國詩歌學會首任會長艾青的詩句,強調學會“愛土地、愛祖國、愛人民”的傳統。中國詩歌網總編輯金石開則從歷史辯證的角度解讀長城,認為其已從“文明沖突的壁壘”轉變為“文明共生繁榮的見證”,體現了國家的強盛與人民的安居樂業。
焉支山的蒼翠林海令中國詩歌學會駐會副會長劉向東深感震撼,他表示切實的體驗遠超書本印象,為創作提供了豐富的啟示點。在山丹馬場,中國詩歌學會散文詩工作委員會主任周慶榮感受到古今文明的融合,認為曾經的戰馬精神已轉化為當代人“奔騰不息”的內在動力。中國詩歌學會社會活動部主任馬文秀對山丹的自然生態與人文風情印象深刻,特別提到馬場帶來的“天人合一”之感,表示將把山丹的文化與生態元素融入未來創作。
7日,中國詩歌學會與山丹縣聯合舉辦“詩歌如何賦能生態旅游”主題座談會。與會詩人、作家圍繞主題深入探討,交流思想。與會人員表示,此次合作能進一步挖掘山丹的生態與文化價值,是一次充滿張力的美學實驗,更是一條前景廣闊的融合發展之路。期待中國詩歌學會與山丹一道,用生花妙筆描摹山丹的生態大美,讓詩意流淌在山水之間,成為推動文旅高質量發展的不竭動能,將進一步打造更具文化底蘊與詩意魅力的山丹文旅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