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落幕的科幻大會”系列活動首場“科幻+”產業創新主題沙龍在北京首鋼園舉辦
從太空戰場到南天門計劃的暢想,從三體星的想象到“三體計算星座”升空,從賽博未來到人工智能落地……科幻想象立足科技,又先于科技發展,為科技創新提供豐富的創意。“中國科幻大會”是國家級的科幻產業IP,每年都會吸引無數科幻迷聚集在一起,通過論壇沙龍、科技展覽等形式,將科幻創意與科技發展緊緊聯系在一起。北京石景山區充分發揮科幻產業集聚區的產業集聚特點,圍繞“科幻+”產業鏈生態,提前布局,打造“永不落幕的科幻大會”系列活動,讓科幻與科技在此處交融、碰撞,綻放出新的光華。
8月6日下午,“永不落幕的科幻大會”系列活動——“科幻+”產業創新主題沙龍第一期在首鋼園舉辦。首期沙龍圍繞“人工智能與未來航天場景創新”,邀請科幻作家劉慈欣,產業專家、科技從業者、投資機構等探討如何將科幻敘事中的技術預見性轉化為可落地的航天創新場景。
石景山區集聚科幻企業236家,2024年實現收入153億元,占全市總量近三分之一,科幻產業已成為區域產業發展的新名片。石景山區推動科幻產業賦能千行百業,形成“科幻+”產業生態,在科幻、游戲電競、虛擬現實等前沿賽道上率先舉旗落子,積極探索“科幻+”產業融合發展路徑,深度賦能文旅、教育、商業等多個領域,衍生出科幻影視、工業仿真、游戲文旅等新興業態,形成跨界融合的產業創新體系。
在此大背景下,“科幻+”產業創新主題沙龍應運而生,并于 2025 年 8 月正式啟動,旨在搭建科幻與科技、產業、資本之間的跨界交流平臺,探索科幻思維如何賦能未來產業發展,推動科幻 IP 與科技創新的深度融合。
本期沙龍圍繞“人工智能與未來航天場景創新”,探討如何將科幻敘事中的技術預見性轉化為可落地的航天創新場景。北京元宇科幻未來技術研究院院長、科幻作家劉慈欣,與元航資本董事長、創始合伙人張志勇,北航人工智能學院研究院教授胡堃,中國電科網通集團北京研發中心主任宋瑞良,星測未來科技聯合創始人曹德志,國際隕石獵人、探險記、聯合國青少年領航計劃專家俞斌和深空探測實驗室工程咨詢部部長李論共同圍繞主題——仰望星空的現實路徑:從科幻啟蒙到人工智能與航天創新,展開討論。沙龍由中關村通力科技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姬鵬飛主持。
劉慈欣表示,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越來越好,航空航天領域的技術發展也穩中求進,這些技術的發展為科幻創作創造了良好的營造出良好的條件,讓科幻作家在相關領域的創作中越來越大膽,目前的許多“黑科技”都是帶有科幻性的,甚至超越了科幻作家的想象,但科幻文學往往能夠激發大家對科技的熱情,特別是青少年,通過科幻作品,建立對科學的正確認知,并且讓自己的未來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大家在討論中表示,人工智能技術正在影響航天事業,工作人員做了大量的工作,去構建空天地海一體化的智能網絡,如同科幻作品中的描述的場景,未來衛星可以自主執行任務,大大提高我們的生產力,未來的手機網絡將變成一張大網,將我們身邊的一切都連接在一起。包括感知一體化、通算處理等都會走向融合的階段,很多科幻小說中提到的概念,正成為很多人研究的方向,例如:核物理、暗物質等。這些研究內容一方面從科幻中吸取靈感,一方面通過技術突破不斷為科幻提供源源不斷的新素材,比如通過一次又一次搜尋隕石,解構隕石為科研提供依據,為科幻提供靈感,科幻的前瞻性讓創作顯得格外獨特。
會上還舉行了“技術浪潮下的科幻IP轉化:未來故事的想象力重塑路徑“圓桌論壇,科幻作家朱宇清、北京灌木互娛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黎貫宇、北京儒意景秀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研發中心副總經理楊海與劉慈欣一起,圍繞科幻文學創作和IP轉化等內容,進行深入探討。本場圓桌由科幻作家李易謙主持。大家認為科幻讓文學創作,故事想象,更富有深度和廣度,科幻是未來的文學,也是現實的文學。
本次活動由石景山園區管委會區科委、北京首鋼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北京中關村通力科技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主辦,中關村科幻產業創新中心、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元宇科幻未來技術研究院、北京市石景山區未來科幻產業發展中心承辦,高校科幻聯盟、北京維度星閱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深圳光子晶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童心解碼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天天愛科學雜志社、北京儒意景秀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