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野傳統與童趣共舞之奇幻樂章
在當代兒童文學的廣闊天地里,小河丁丁的“少年西峒”系列以其獨特的創作風格、清新靈動的文風和對傳統文化的深刻挖掘,成為不可忽視的佳作。作者小河丁丁出生于湖南西峒,他從童年時代的湘南故鄉挖掘出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打造出具有鮮明個人風格的文學世界?!栋宓数垺罚ńK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2024年11月出版)便是“少年西峒”系列這一文學版圖中的重要拼圖。
作為該系列的最新力作,《板凳龍》不僅延續了小河丁丁對鄉土文學的書寫,更運用奇幻與現實交織的敘事手法,以豐富的想象力、生動的人物形象和深厚的傳統文化內涵,為讀者開啟了一扇通往充滿童趣幻想與西峒傳奇的大門。在如詩如畫、寧靜和諧的西峒鄉野間,動物與人類和諧共處,它們能幻化成人類模樣,與孩子們一同學習、嬉戲,甚至共同排練花鼓戲。這種設定既保留了鄉土文學對自然與人文環境的細膩刻畫,又憑借幻想元素為故事增添了無盡趣味與想象力。
《板凳龍》以兒童視角展開敘述,充滿了童趣與想象力。故事開始于一群山里動物的奇妙變身。狐貍、野豬、熊、麂子等小動物學會化為人形,懷著對外面世界的好奇前往趕集。集市上,一場花鼓戲深深吸引了它們,從此,小動物們與花鼓戲結下不解之緣。游老師送來了兒童花鼓戲劇本《板凳龍》,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戲班逐步走上正軌,搭臺唱戲,準備迎接新年,一幅充滿歡樂與希望的山間樂章躍然紙上。
在《板凳龍》中,小動物們在變作人形后,不僅保留了動物的特性,還展現了人類的情感與智慧。比如,狐貍妹妹變人時的緊張與好奇,野豬兄弟的憨態可掬,都讓人忍俊不禁。在描寫動物變人的情節時,作者運用了細膩的動作和心理描寫,如狐貍妹妹變人時的反復嘗試、看到自己變化后的驚喜與羞澀,使故事極具畫面感,仿佛能真切地感受到她的情緒變化。蟾蜍太公在演出前為同類正名呼吁的情節,不僅改變了人們對蟾蜍的刻板印象,更引導讀者愛護動物,與自然和諧相處。
《板凳龍》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花鼓戲為故事主線,巧妙地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兒童文學相結合。花鼓戲作為一種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民間藝術形式,其內容多涉及婚姻家庭、鄰里關系、貧富差異、生產勞動等主題,反映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世界。在書中,花鼓戲不僅是貫穿始終、推動情節發展的關鍵線索,更為孩子們和小動物們的成長營造了別具一格的文化背景。小動物們和孩子們一起排練花鼓戲,不僅學習了戲曲表演的技巧,更在過程中理解了傳統文化的內涵。這種將傳統文化自然融入故事的方式,避免了生硬說教,不僅體現了作者對文化傳承的深刻思考,也讓小讀者在閱讀的歡樂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熏陶,為孩子打開了了解傳統文化的窗口,豐富了故事的內涵。
書中不僅有動物與孩子們的歡樂互動,還通過一系列情節展現了成長的主題。在看似簡單的兒童故事背后,蘊藏著關于成長與人生的深刻議題。孩子們和小動物們在排練花鼓戲時,面臨著角色分配、道具準備、克服困難等諸多挑戰。他們通過相互幫助、共同努力,學會了團隊協作,培養了責任感和榮譽感,實現了自我成長。蟾蜍太公從搗蛋鬼到“名角”的轉變,傳遞出積極向上的態度:即便身處困境,只要勇于改變,也能綻放光彩。此外,小動物們好學上進、學認字識譜,拿出私房錢為戲班子買樂器,這些行為超越了人們對“動物”的常規認知。這種主題呈現,讓作品在滿足小讀者閱讀樂趣的同時,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板凳龍》是一部致敬經典兒童文學和優秀傳統文化的幻想小說佳作。它既有令人捧腹的笑點,又有觸動心靈的淚點。在這個充滿奇幻色彩的西峒世界里,孩子們能感受到自然之美、友誼之珍貴、傳統文化之魅力以及成長之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