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文學院山西文學創作高級研修班結業典禮在京舉行
結業典禮現場
8月1日上午,魯迅文學院山西文學創作高級研修班結業典禮在京舉行。54位作家圓滿完成為期十天的學習研修任務,順利結業。魯迅文學院常務副院長徐可,山西省作協主席李駿虎出席結業典禮,并為學員們頒發結業證書。魯迅文學院副院長李東華、張明遠,山西省文聯副主席、山西文學院副院長、《黃河》主編王國偉,山西省作協創聯部三級調研員聶晶等出席結業典禮。結業典禮由李東華主持。
徐可講話
徐可在講話中表示,文學不僅是抒發個人情感,映照時代精神的重要載體,在記錄甚至推動社會發展方面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當前,全國各族人民正按照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所描繪的宏偉藍圖,在黨的領導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此背景下,文學創作者要始終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進一步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此次培訓班通過專家授課、研學交流等活動進一步提升了學員們的創作自信,開拓了文學視野,明確了未來的發展方向。希望學員們在今后的創作中,以人民性注解文學身份,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用手中的筆繪制時代宏圖,實現有溫度有深度的現實書寫;從文明根脈上汲取創造能量,讓作品既展現三晉大地的風光,又有中華文明的精神氣韻,創造出更多具有中國氣派與山西特色的扛鼎之作;以精品意識攀登文學高峰,讓每一部作品都成為經得起歷史審視的文化地標。
李駿虎講話
李駿虎在講話中表示,本次研修班是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舉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山西是一方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文學沃土,本次培訓的宗旨就在于提高山西作家群體的思想水平、業務水平、道德水平,以及鐵肩擔道義的社會責任感。衡量一個時代的文藝成就,最終要看作品,推動文藝繁榮發展,最根本的是要創造生產出無愧于偉大民族和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結業不是結束,而是新的起點,希望各位學員以此次培訓班為契機,既要以謙遜的姿態扎根生活的土壤,從市井煙火中汲取創作的養分,更要在紛繁復雜的現實中堅守內心,不被浮名蒙蔽雙眼、擾亂心智,始終堅守原創精神、職業道德和藝術操守,不斷加強自身修養;以文學先輩為典范,以繁榮山西文學創作為己任,立足中國大地,深植三晉沃土,努力書寫更多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的集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于一體的優秀作品。
學員代表李嘯洋、張旭燕、秦孟杰(從左至右)發言
學員代表李嘯洋、張旭燕、秦孟杰在結業典禮上先后發言并感謝魯迅文學院及山西省作家協會給予這次學習的機會。李嘯洋說,作為土生土長的山西人,故鄉的每一處風景,不管是煤礦還是農田,都值得書寫,故鄉永遠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張旭燕用“營養、扎根、生長”三個詞語總結在魯院的學習生活,“在魯院,感受到了太多心靈的震蕩,作為兒童文學作家,要繼續秉持為小孩子寫大文學的責任與擔當”。秦孟杰表示,作為文藝工作者,我們不僅要創作,更重要的是通過工作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彼此呼應,充分對話并相互激發,由此參與到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進程當中。
此次研修班過程中,在魯迅文學院的精心安排下,學員們聆聽了眾多專家學者的精彩授課,從文學與時代的緊密關系、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等不同角度進一步增強了責任意識,感受到文學的溫暖和魅力。豐富的課程之余,大家還以小說、詩歌、非虛構、網絡文學、兒童文學、文學評論、影視文學等小組形式對相關議題進行了充分討論,從文學理論到創作技巧、從歷史哲學到時代精神,全方位提升了學養素養。
圖/李英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