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梅長篇小說《神女》亮相重慶書博會 講述與山水相融的三峽人民抗戰史
圖為《女神》新書分享會現場。受訪單位供圖
7月25日,第33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在重慶隆重開幕。在書博會上,重慶出版社、作家出版社聯合舉辦了中國散文學會會長葉梅長篇小說《神女》的新書分享會。
《神女》以三峽抗戰為背景,以三峽人民群像為刻畫對象,通過個體命運與集體行動的融合,塑造了抗戰中堅韌不屈的平民英雄形象。今年6月面世以來,廣受好評。此次新書分享會上,參會人員就此書的文學價值與主題思想等展開了交流。
重慶新華出版集團黨委委員、紀委書記王平表示,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神女》譜寫了一曲人民力量的頌歌,呼應了銘記全民抗戰的紀念主旨。書中重慶巫山、奉節、白鶴梁等地保衛家園、守護國寶的故事被勾勒得栩栩如生,為描摹巴渝歷史風貌提供了文學范本。
作家出版社總經理王松回顧了本書的策劃出版過程,認為以往三峽抗戰史在長篇小說領域近乎空白,而《神女》讓那段被塵封的歷史重新走進大眾視野,傳承和弘揚了偉大的抗戰精神,是一部集歷史意義、政治意義、社會意義于一體的佳作,也必將成為抗戰文學的經典作品。
中國圖書評論學會會長郭義強,從《神女》“三重融合”的藝術特色、“三個致敬”的時代價值、“三重滋養”的社會價值角度,高度評價了這部作品,表示作為一部歷時十年打磨的匠心之作,《神女》用三峽的江水作墨,以巴東的青山為紙,為我們書寫了一曲蕩氣回腸的抗戰壯歌。
中國出版協會理事長鄔書林指出,《神女》為我們提供了文學鏡像中的抗戰記憶,深刻詮釋了文學之于民族記憶的承載力量。《神女》一書不但是對偉大抗戰精神的注解,也是對當代出版人使命的一種注解。銘記英雄,叩問當下,今天的我們要以熱忱和智慧去守衛先人留下的精魂,以敬畏之心做好歷史傳承。
本次活動特邀作家宸冰與重慶師范大學楊姿教授展開深度對談。楊姿教授盛贊《神女》一書:“作者不僅展現出深厚的語言功底,更巧妙運用川東方言,精準捕捉了地方語言的神韻。”她特別指出,這部作品突破了抗戰題材創作中常見的“口號化”和“過度拔高”的窠臼,轉而從微觀史學的視角切入,通過平凡小人物的生活圖景折射宏大歷史。書中主人公并非天生的英雄,而是歷經成長的普通人,這種真實的人物塑造令讀者倍感親切可信。
作家宸冰著重肯定了作品在歷史細節上的嚴謹性,她提到:“書中對江上運輸場景的描寫細致入微,輔以翔實的數據支撐,生動再現了抗戰時期航運業的重要貢獻。”兩位嘉賓的精彩解讀,為現場觀眾打開了理解這部作品的多維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