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學》2025年第8期卷首、目錄
卷 首
本期雜志封面圖是盧溝橋,設計師為畫面美觀計,在橋頭的遠處規劃出蒼山,又點染起霧靄。編輯部同事看了,認為這云煙蒼茫,也可視為歷史的硝煙仍未散盡。這個說法好。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槍炮聲猶在耳畔,警報自當時時響起。為此,我們也起用“光的贊歌”欄目,以示鄭重。《光的贊歌》是艾青先生發表在《人民文學》一九七九年第一期上的詩歌,詩人放聲歌唱——唯有光,人間方可愛,世界才大美,所以,一個人、一個民族必須為追光而抗爭、而奮進。
這一次“光的贊歌”刊出三部作品,講述的正是反法西斯戰爭中“追光”的故事。
海飛是諜戰小說高手,多年來他在這一領域深耕不輟。他的高明之處在于,總能在一個個波詭云譎的諜戰故事背后,潤物無聲地托舉起家國大義,為我們確證特殊環境中革命先輩信仰、意志與情感可能具有的巨大力量。小說《殘雪》因此感人至深。《刺客李列傳》塑造的是另一種“無名”的革命者,李列傳的“追光”同樣面臨家國恨、手足情,但他毅然決然,與父親共同完成了鋤奸任務。非虛構作品《風雨天目山》,則以翔實的記錄,再現了當年世界反法西斯陣線中中美兩國“追光者”的一段“手足情”。還有更年輕的一群“追光者”,因為饑寒交迫,他們在風雪長征路上被定格為一座“雕塑園”。詩歌欄目中劉立云的《早年的雕塑園》讓人動容。
本期還有常規的中短篇小說、散文、詩歌作品,作為編者,我們十分欣慰稿件質量之整齊與上乘。諸篇均有可道處,所涉題材也廣泛,面向歷史與現實敞開和深入的力度,對藝術的自覺探求,讓這一期雜志呈現出豐沛與繁茂之勢。
“人民閱卷”之外,本期作者一共十四位,首次在《人民文學》刊發作品的有六位。七月上旬,雜志社舉辦過一次“人民閱卷”懇談會,主題是“尊重原創,推重新人,珍重讀者”。原創文學刊物自然要高度尊重原創,這是雜志的生命線。珍重讀者是我們“以人民為中心”的辦刊導向的題中應有之義。同樣,我們也高度重視新人的挖掘與推舉。自二〇二二年第一期至今,在我刊全部作者中,首次發表的作者占比達百分之三十。對一份以全面反映當下最優秀的華語文學創作為己任的刊物,這意味著我們對遼闊生活的不懈渴望,和對新人新作的持久推重。當然這還遠遠不夠。文學是生命的交響,是生活的聯通,我們推重新人,努力從生活的各個領域發掘新作者,就是因為我們堅信,文學是讓更多人能夠手牽手、心連心的事業。如魯迅先生所言,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們有關。
—— 編 者
目 錄
光的贊歌
殘雪[中篇小說] ? 海 飛/004
刺客李列傳[短篇小說] ? 王 昆/042
風雨天目山[非虛構] ? 周立文/053
中篇小說
鐵路蒼茫 ? 向 庸/062
又一次別離 ? 盧一萍/089
不能逃離 ? 舊海棠/109
短篇小說
目的地 ? 孫孟媛/136
上青云 ? 許 玲/145
新浪潮
羊背上[中篇小說] ? 張 沅/153
散文
卡伊的天空有十個太陽 ? 賈志紅/170
歸竹窗下 ? 江 子/186
詩歌
早年的雕塑園 ? 劉立云/198
水與沙 ? 沈 葦/202
閃爍吧,記憶 ? 葉麗雋/205
人民閱卷
“敘述歲月褶皺里的生命年輪”/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