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文化潤疆”新篇章,廣東作協喀什文學強基培訓班舉辦
近日,廣東省作協文學強基培訓暨助力喀什精品創作采風交流活動在喀什舉行。本次活動由廣東省作家協會、廣東省援疆前方工作指揮部、新疆作協和喀什地區文聯聯合主辦,喀什地區作家協會 、喀什地區十二縣(市)文聯承辦。
文學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紐帶
廣東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向欣表示,近年來,廣東援疆深耕喀什這片熱土,不但從產業、民生、教育等方面深入援疆,還充分做好廣東醒獅、龍舟、詠春等嶺南非遺瑰寶落地喀什,粵疆兩地人民的心連得更加緊密。廣東省作協積極響應號召,多次邀請新疆作家參加廣東省作協成立70周年、廣東文學館開館、粵港澳大灣區文學周等重大活動,加強兩地文學界交流合作。去年,分別與新疆作協、兵團作協簽署了“文化潤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標志著兩地文學合作邁入更深層次、更廣領域的新階段。
向欣介紹,舉辦本次活動,是廣東省作家協會認真落實中國作協“文化潤疆”工作任務、實施“文清氣正”工程的重要文學工作舉措。她建議要共筑同心,凝聚奮進新征程的磅礴力量,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以文學的形式演繹時代變遷、反映火熱生活,塑造富有藝術感染力的時代新人形象,弘揚向上向善、剛健樸實的精神。要共赴山海,講好建功新時代的中國故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聚焦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偉大實踐,圍繞建設中國式現代化這一時代主題,講好中國故事。要樹立大文學觀,堅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推動“生態文學”和“新大眾文藝”創作。
“我們還要譜寫攜手新絲路的文學佳話。統籌運用資源,進一步擴大文學視野,既扎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仰望人類文明的璀璨星空,注重將民族性與時代性相融合,找準中外價值觀的契合點,以更多彰顯中國審美旨趣、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反映全人類共同價值的優秀作品,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拓展文學格局,擴大‘一帶一路’的‘朋友圈’,讓文學成為中國與世界交流、推動民心相通的橋梁紐帶。”向欣說。
“文學作為凝聚人心的精神紐帶,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新疆作家協會副主席、《曙光》雜志社主編馬旦尼亞提·木哈太表示,廣東是改革開放的前沿,是嶺南文化的發祥地,新疆則是“一帶一路”的核心區,是中華文化向西開放的門戶。兩地雖相隔萬里,卻因文學而心手相連。“期待通過此次活動,進一步挖掘新疆大地上的感人故事,用文學的筆觸描繪粵新援疆的深情厚誼,展現各民族手足相親、守望相助的生動畫面,讓文化潤疆的春風吹遍天山南北。”
在喀什地區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張莉看來,舉辦本次活動體現了廣東省作協對喀什文學事業的關心支持,也是有形有感有效推進文化潤疆的具體舉措。希望廣東省作協能夠在打造新時代文學精品、培養文學人才等方面持續給予喀什大力支持;希望各位文學名家用敏銳的眼光、獨特的視角,把喀什最美的風景、最感人的故事、最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用文學的形式表現出來,幫助喀什推出更多的文學精品力作,展示喀什獨特的風情魅力,并通過喀什向世界展示新疆的新成就、新形象、新風采。
名家云集為喀什學員開課
本次文學潤疆系列活動包括主題調研、文學強基培訓、采風創作交流等。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培訓班為期3天,學員面向喀什地區,選拔對小說、詩歌、散文、戲劇、兒童文學、報告文學等文學創作感興趣的40名文學愛好者參加培訓。為辦好此次培訓班,廣東作協邀請知名作家進行授課,授課內容涵蓋小說、詩歌、散文、網絡文學等門類。
據了解,本次培訓是廣東省作協文學強基培訓暨助力喀什精品創作采風交流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廣東省作協副主席、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授賀仲明帶領大家深入學習習近平文化思想,引導學員創作出優秀的文學作品。廣東省作協主席團成員、佛山市藝術創作院專業作家盛慧以《地方風物的藝術化呈現——以〈粵菜記〉為例》為題,把自己散文創作的心得娓娓道來。廣東省作協副主席、汕頭大學教授、知名網絡作家阿菩主講《網絡文學發展的新形勢與新衍生》,從網絡文學的整體局勢、深層困境、活力轉移三個層面啟發學員,提升網絡文學創作水平。
廣東省作協副主席、廣州市作家協會主席龐貝以《烏江引》為例,深入探討非虛構寫作的意義。廣東省作協主席團成員、珠海市作協主席盧衛平建議詩歌寫作要人詩互證、詩人合一,在廣博的閱讀中提升創作的原創性。廣東省作協主席團成員、廣東文學館(廣東文學院、作品雜志社)社長兼總編輯王十月與大家開展“文學漫談”,從自己的創作經歷講起,引導學員們樹立正確的寫作觀,并鼓勵他們成為有情懷的作家。
7月22日,廣東作協喀什文學強基培訓班結業儀式在喀什舉行,學員們直呼“干貨滿滿”。
廣東省作協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劉春表示,這次活動是一次文化潤疆的生動實踐,更是一次以文連心的深情對話。培訓的3天,兩地作家共同經歷了一場充滿思想碰撞與創作激情的文學旅程,深刻理解文學的人民性、民族性、時代性的過程中思考如何創作出真正的文學作品。廣東的授課作家們不僅帶來了專業的創作技巧,更傳遞了“以文載道、以文潤心”的文學精神。“希望學員們把這次培訓當作文學之路的新起點,繼續用筆記錄時代、用情書寫人民,以文學的力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