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友權:網絡文學的節點與進路
網絡文學行業面臨著新挑戰和新使命。
消費市場倒逼創作突圍。網絡文學是高度市場化的產物,讀者的選擇時刻制約著創作者的鼠標鍵盤,過去靠線上訂閱盈利,目前付費、免費互補,以前是玄幻霸屏,超長篇、微敘事,現在是現實、科幻、歷史、幻想萬箭齊發,番茄、七貓等平臺暴增的免費流量沖擊著老牌大站的訂閱量,隨著知乎、豆瓣的涌現,中短篇網文快速崛起。頭部作品的爆火,一次次證明消費市場的強大力量,也一次次倒逼網絡文學創作的創新、破圈和突圍。
IP鏈環的文創密碼在哪里。文學原創在上游,產業增值在下游。上游是“根”,下游是“果”,IP分發的市場鏈環是整個行業做大做強的大文章。網文IP產業鏈的增長不僅看長度,還要看每一個鏈環的寬度和厚度。長篇改編看生活質感,微短篇改編看情節反轉。“谷子經濟”二次元需要像《黑神話:悟空》這樣的思想精深、內容精湛、制作精良的文化品牌。《慶余年2》《墨雨云間》已經讓C-drama(中國劇)的聲譽在國際上開始超越韓劇和日劇,這就是網絡文學IP精品的力量。
人工智能挑戰作家中心。人工智能實實在在地來了,回避是沒有用的,要擁抱它,關鍵是怎么用好這個工具。ChatGPT4.5已經發布,5.0即將誕生,以DeepSeek為代表的國產大模型到2024年底就有302個大模型問世,這個現象確實讓我們感到非常鼓舞,也非常有挑戰性。AI日益從輔助性創作工具化身為“擬主體”創作工匠,昔日的作家中心開始面臨挑戰。未來已來,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面對“機器與人”相互博弈的現實。人工智能不會淘汰作家,但可能會淘汰不會使用人工智能的作家,我們要有行業洗牌的技術和思想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