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年的魅力
    來源:光明日報 | 馮驥才  2025年01月24日08:09

    臘月二十三,祭灶的日子,也是春節前一個重要的日子,俗稱“小年”。除了臘月,正月也有一天被稱為“小年”,那就是正月初五。

    其實,第一個送來春節訊息的是“臘八”。當嘴唇沾到那又黏又稠的香甜的臘八粥時,人們就知道,年要來了,盡管這時候離除夕還有二十多天。

    到了臘月二十三祭灶日,年的籌備進入了緊鑼密鼓的階段,人們開始“忙年”——為過年而忙碌起來。

    祭灶的習俗源于先秦時代對火的崇拜。灶臺是家中用火做飯的地方,祭灶時敬祀的神仙是灶君,供品通常是香脆可口的糖瓜。在乾隆年間,天津是臘月二十四祭灶,沒有人考證清楚,是從何時起改成了臘月二十三。如今,北京、天津、山西、河北、河南等地基本都是二十三祭灶,南方則多是二十四祭灶。盡管隨著老式灶臺逐漸被淘汰,這個日子的重要性有所減弱,然而,臘月二十三作為“忙年”的首日,其地位從未改變,該忙的事情還是要忙起來。

    從臘月二十三到除夕,每一天都有特定的任務。臘月二十四是掃房子,做一次翻箱倒柜的大掃除。人們會把家具挪開,清理犄角旮旯的雜物和塵土,把家里收拾得窗明幾凈,干干凈凈地迎接年。掃完房子后,各地的習俗有所不同。在北方,臘月二十五是燉豆腐,因為燉豆腐需要較長時間,所以有“千滾豆腐萬滾魚”的說法。

    年一天天近了,各種事情都要抓緊準備,最主要的是備好除夕的年夜飯。年夜飯是過年的重頭戲,所以“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這一套安排是有序的,但也不那么嚴格。最重要的是把年的鼓點敲起來,一步步增加年的氣氛。

    臘月二十九這天,天津還有個自己的說法,叫“二十九貼道酉”,“道酉”也作“道有”,含有祈福的意思。這天,大門貼門神,門兩邊貼春聯,門窗上楣貼吊錢,窗邊貼窗花,屋內貼年畫,內門貼娃娃,水缸上邊貼缸魚,屋內箱子柜子門上倒貼“福”字,表示福“到”了。

    這時,家家戶戶都冒出燉肉和煎魚的香味兒。年已經在敲門了。

    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中國人有兩個年,一個是跟西方一樣的公歷新年,一個是傳統的農歷年。農歷的年現在叫“春節”。

    “春節”這個稱呼出現得較晚,在1912年中國使用公歷后才正式確立。每年1月1日被定為新年(元旦)。與此同時,我們祖祖輩輩一直過的農歷年被改稱為“春節”。

    在歷史上,年的確切日期幾經變動。夏朝將年定在農歷正月初一;商朝改為十二月初一;周朝又改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時則改到十月初一。直到漢武帝制定《太初歷》,年才重新被確定在農歷正月初一。從漢代直到民國的兩千多年間,年一直固定在正月初一。

    雖然民國時期把傳統的年改稱為“春節”,但是年的記憶已經進入老百姓的血液,大家仍習慣說“過年”。過年那幾天不提公歷日期,仍說初一、初二、初三,直到初五。為什么呢?這是民俗的力量、文化的力量。

    除去文化的力量,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農耕傳統。我們的農耕歷史有多長?陜西半坡遺址有6000年歷史,浙東河姆渡遺址有7000年歷史,近年在寧波發現的井頭山遺址更古老。農耕最重視“年”,因為農耕生產從播種到收獲的一個周期正好是一年。一年之中,四季更替,萬物生靈一歲一枯榮,這是自然規律。人的生產必須依從這個規律,春播、夏耘、秋收、冬藏,如此,也就完成了一年的勞作,有了收獲。自古以來,人們就是在這樣的自然規律與生產規律中生存下來的。

    幾千年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循環往復。農耕生活就是和大自然打交道。大自然有時風調雨順,有時日曝風寒。人們靠天吃飯,對大自然充滿敬畏。每當新年到來,這種敬畏尤為突出,人們祈望新的一年天安地寧,人壽年豐。這些情感通過各種方式表達出來,比如繪畫、歌曲、舞蹈、美食,以及莊嚴的敬神儀式。凡是被大家認同的,便一代代傳承下來,成為年俗。

    這些美好的民俗不斷積累,愈來愈多,愈來愈密集。由于年是在農閑時節,年就愈來愈長,以至于從頭年的臘月到轉年的正月十五,都在過年。而過年又是全民共同參與的。世界上還有哪種節日文化能有這樣的體量和分量?

    過年,絕不是單純地追求快樂,人們更是在這些日子里盡情表達生活理想和情懷。在艱苦的農耕時代,這種理想的極致就是——金玉滿堂和五谷豐登。可以想象,當這種渴望,一年一度地在全民身上爆發出來,會是怎樣的分量?它是鼓舞人們生存下來的一種強大而無形的力量。

    年文化最深刻的表現是“年心理”,這是一種文化心理。

    比如,我們都有一種“年心理”,就是必須把年過好,因為我們把年當作一種新生活的預示。過年必須吃好、喝好、穿好,快樂、盡興。流傳在古代民間的童謠“新年到、新年到,小姑娘戴花,小小子放炮,老頭子要戴新氈帽,老婆子捧著大花糕”,便是貧瘠歲月里過年時的理想生活。

    人們對自己的要求是:一定要把年過好,不能過差,更不能過壞。比如,過年時要和諧歡樂,禁忌吵嘴打架,小孩有錯也不能打罵,讓別人不高興的話不能說,有脾氣不能發。比如,喜慶、熱烈的大紅色,成了年的主色。再比如,碗打碎了,要馬上說“歲歲平安”,用吉祥話把不好的事遮蓋住。每逢過年便能聽到大量的吉祥話語,如“見面發財”“步步高升”“吉星高照”“紫氣東來”“喜氣盈門”“財源滾滾”“萬事如意”等。看到的也全是吉祥圖案,比如與“福”諧音的蝙蝠,與“平安”諧音的花瓶,與“馬上封侯”諧音的駿馬、蜜蜂與猴子,與“連年有余”諧音的蓮花與鯉魚等。這些圖案,百姓喜聞樂見。

    于是,過年時,吉祥話語不絕于耳,吉祥圖案隨處可見,它們把人包圍起來。人們為自己營造了一種近乎浪漫的氛圍。這種與諧音有關的年俗文化具有藝術性、趣味性,飽含著智慧,使年非常美好,非常豐富,非常特殊。

    年文化是中國人創造的文化,是一種帶有強烈理想主義色彩的文化。從年的色彩、形象、活動到語言和心理,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它把人的情感、生活、時間,與天地、大自然,與生命、未來緊密而溫暖地融合在一起,使年——春節,有著無可估量的生命力與魅力。

    (作者:馮驥才,系作家、文化學者)

    国产精品久久二区二区| 久久国产精品系列|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第二页| 精品国际久久久久999波多野|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7777777| 国产农村乱子伦精品视频|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日韩一区二区小说| www.99精品| 日韩精品系列产品| 国产精品人人妻人人爽 |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91自产拍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岳| 2021午夜国产精品福利|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在线高清观看 |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 热99精品只有里视频最新| 久久精品视频一区| 精品久久洲久久久久护士| 最新国产精品无码| 中文无码亚洲精品字幕|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不卡| 精品性影院一区二区三区内射| 精品久久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福利盛宴在线观看| 91精品成人免费国产片|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网站|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 97视频精品全国在线观看| 牛牛在线精品观看免费正| 91精品视频播放| 2022免费国产精品福利在线|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