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文學改編影視作品藍皮書》發布暨“以新質生產力推進文學轉化影視”交流會在京舉辦
4月26日,是第24個世界知識產權日。今年世界知識產權日的主題是:立足創新創造,構建共同未來。在世界知識產權日當天,中國作協社聯部和中國傳媒大學共同舉辦《2023年文學改編影視作品藍皮書》發布暨“以新質生產力推進文學轉化影視”交流會。中國作協社聯部主任李曉東,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高健,中國傳媒大學黨委副書記李眾,編劇余飛、劉衛兵,科幻作家王晉康、超俠,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趙暉、副教授陸嘉寧,中國傳媒大學中國故事研究院院長儲小毛,愛奇藝無極形工作室負責人向莉蘋,以及中國傳媒大學部分師生參加會議。會議由中國作協社聯部權保處處長孟英杰主持。
中國傳媒大學黨委副書記李眾
李眾在致辭中表示,文學改編影視作品,一直以來都是傳媒藝術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和實踐課題。中國傳媒大學作為國內傳媒教育的領軍學府,始終致力于推動文學與影視的深度融合,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中國作協社聯部和中國傳媒大學中國故事研究院共同起草、發布《文學改編影視作品藍皮書》,踐行了國家文化政策,引領了“文學改編影視劇”的發展方向。
中國作協社聯部主任李曉東
李曉東在致辭中說,傳統文學儼然已經成為影視改編的“新金礦”,多部由傳統文學作品改編的電視劇不斷“出圈”,再一次向市場證明了文學改編影視作品的巨大價值,與此同時,網絡文學仍然是影視改編的重要創意來源,擁有巨大的IP市場。希望《2023年文學改編影視作品藍皮書》能夠繼續為行業提供有價值、可參考的信息和建議,推動構建文學影視轉化的長效機制,營造文學影視轉化的良性創作生態。
《藍皮書》發布揭幕
中國傳媒大學中國故事研究院院長儲小毛
儲小毛在介紹藍皮書主要內容時表示,文學改編影視的成功不僅引發了全民追劇的熱潮和重回閱讀的“文學熱”,還反復向市場證明了文學IP蘊含的巨大價值。藍皮書通過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基礎數據,對2023年文學作品影視轉化情況的一次系統總結和梳理,通過聚焦當下劇集生產領域,綜合收視率、播放率、網絡熱度、口碑評分等因素,總結出文學改編影視的主要經驗,深入剖析了文學作品轉化為影視產品的現狀、趨勢和存在問題,期望藍皮書能夠為文學作品影視轉化提供有益的參考和指導,推動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編劇余飛
余飛在主旨演講中稱,入行多年來親眼目睹整個行業的發展興衰,網絡時代的到來,帶來了科技的便利,同時也產生價值袪魅,《人世間》《破冰行動》《白夜追兇》等電視劇的火爆,標志著影視創作領域開始回歸傳統文學經典。同時,人工智能帶來的沖擊不能忽視,工業化流程生產、評估體系過于精細化等都值得行業從業者深思,希望文學影視領域管理者和從業者可以整合資源,團結最大多數創作人員,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打造影視行業的源頭活水。
科幻作家王晉康
王晉康從核心科幻出發,闡釋了科幻文學、影視與新質生產力之間的關系,他表示科幻文學包容性強,具有宏偉博大的科學體系,深度的科學理性和科幻文學構思,表達作者的人文思考,核心科幻表達的是對科學大廈和大自然的敬畏之情,需要堅實、前沿的科學技術。
交流論壇
在趙暉主持下,李曉東、劉衛兵、陸嘉寧、向莉蘋圍繞“新質生產力推進文學轉化影視”展開交流。李曉東表示,新質生產力的出現是不可阻擋的,在現代傳播格局下,新的創作方法出現是歷史的必然,文學要主動賦能影視,讓文學和觀眾連接起來,讓文學走進讀者。劉衛兵認為,創作力和創造性是新質生產力的出發點,影視行業每十年經歷一次變革,沒有變的東西是傳統文學的內核,因此傳統文學和文學工作者也肩負著時代的使命。向莉蘋說,目前影視行業的目光已轉向傳統文學期刊,無論科技如何變化,文學內核精神永遠不變。陸嘉寧談到,傳統文學歸根到底是人學,信息大爆炸時代,大家已習慣性歸納、歸類、提取,不過在塑造人的方面,人工智能目前還不如人類,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從傳統文學中汲取營養。趙暉表示,真正的藝術要有情節的精細,情感的共鳴,文學可以捕捉到細微的情感,在人工智能時代,真情實感、力透紙背的表達永不過時。
會上,中國作協社聯部還推薦了中國作協“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中的畢飛宇《歡迎來到人間》、賈平凹《河山傳》、格非《登春臺》、老藤《北愛》、劉慶邦《花燈調》等18部適宜影視轉化的作品。
與會嘉賓表示,交流會讓大家受益匪淺,未來將在文學改編影視領域繼續深耕,推動文學影視高質量發展。
攝影:尹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