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牽手《人民文學》的日子
    來源:中國作家網 | 孫丙杰  2024年03月07日11:24

    作家的成長,往往都是從一本書或一本雜志開始的。我走上文學路的起源,就來自《人民文學》這本雜志。

    1988年,我母親到我大舅家串門,回來時,除了帶回一兜子好吃的,還帶回來幾本雜志和幾份報紙。母親說是大舅專門送給我的,讓我好好學習,學好了以后再寫信就不用犯愁了。那時候,我大舅在雞西市做文職干部。他家有個大書柜,上面擺放著很多各式各樣的書籍,大的、小的、薄的、厚的,五顏六色,琳瑯滿目。我這人好像對書籍天生就缺乏免疫力,一下子看到這么多書,就特想翻一翻看一看。因為我家住在偏遠農村,當時,交通閉塞,文化生活枯竭,別說看文學雜志了,就是想找本小人書都很難。所以,一下子看到這么多書,我就感到特別地驚喜和親切。可是大舅卻制止了我的舉動。盡管他的口氣還算柔和,但是話鋒里卻透著不容商量的果斷和堅決。愛惜書、不愿意外借,這是大多數文人的通病,我是后來才體悟到的,因為我也是那樣的人。可是我當時真的很生氣,發誓以后再也不去他家了。

    這回母親又去他家,本來是想帶著我的,被我斷然拒絕了。我猜想,大舅一定還記得阻止我翻動圖書的事情,想用這幾本雜志緩和跟我的關系吧。說來我這人也挺沒骨氣的,既然看出了大舅的“企圖”,干嗎不拒絕呀?至少也應該在母親面前保持一點兒矜持的態度吧。可是一看到那么多報刊擺放在面前,我立刻就原形畢露了,就像貓見了魚,魚見了水一樣,那種迫切、不顧一切地渴望,是那樣的熱切和瘋狂,我完全把持不住自己,就像我自己已經不再屬于我自己了似的,心里只裝著一個念頭,那就是看書!看書!!看書!!!在當時,天下的事對我來講,真的沒有比看書更重要的事情了,至于我跟大舅之間的那點兒不愉快的隔膜,自然也早就拋到了腦后。于是,我把吃了幾口的面包往桌上一扔,收起那堆報刊,就鉆進了自己的臥室。

    我記得很清楚,我翻看的第一本雜志是1988年第1期《人民文學》,我先是掃了一眼目錄,然后就憑著視覺帶給我的第一印象,直接翻到了兒童欄目里的《青金草》那篇小說,想不到那篇小說竟然帶著一種勾魂射魄的力量,看著看著就把我的魂勾走了,想放都放不下了。不管是文采還是故事,都美得讓我透不過氣來。之前,我曾學到過“如饑似渴”這個詞,但是并沒有切身體會,這回我卻真的體驗到了。那個晚上,我通宵閱讀,一夜都未曾合眼,大腦一直處于興奮狀態。

    也就是從那天開始,我成了《人民文學》雜志的忠實讀者,每次進城,都忘不了鉆進新華書店逛上一圈,看看有沒有新到的《人民文學》雜志,有就買上兩本。但是,我那時還一直把自己定位在“普通讀者”的范疇之內,從不曾有過“當作家”的非分之想。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992年,在一次偶然“事件”的沖擊之下,“作家”這個詞才像盤古開天地那樣,在一片蒙昧的混沌中逐漸明朗起來,并且跟我的人生緊密地聯系到了一起,我后來把這種意識上的轉變稱之為我文學之路上的“破冰”現象。

    事情還得從1991年說起。那一年我的事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嚴寒”。那段日子,沉重的思想負擔壓得我透不過氣來,因為身邊沒有能聊得來的朋友,就經常一個人在大山里瘋跑,在大山里大喊大叫,大哭大笑,直到累得筋疲力盡,癱倒在大山的懷抱里。那時候,我感覺這個世界真正能包容我、理解我的,好像只有大山,也好像只有大山才肯不厭其煩地聽我述說憂愁,才肯心甘情愿地為我療傷。

    那天正值春分,天氣晴朗,朝陽的山坡上,積雪已經有了融化的跡象,然而,料峭的寒風中似乎還藏著一把把看不見的小刀子,“割”在臉上還是有點兒麻酥酥的疼。不過,這點疼我一闖入了大山的深處就感覺不到了。我一個人在大山里拼命地奔跑,拼命地攀爬,拼命地哭,拼命地笑,拼命地大喊大叫……大山以回音的方式不斷回放著我的情感,我知道,一定是大山在憐惜我、體恤我,才把聲音弄得如此浩大,有如驚濤拍岸,一浪挨著一浪地回蕩在山谷間。正熱鬧著,聲音卻一下子戛然而止了。當時,如果有外人在場的話,那種倉促和突兀,那種聽覺乃至視覺上的愕然和不知所措,一定會讓他們聯想起兒童動畫片里常看的那組畫面:漆黑的夜晚,一群可愛的小精靈們在一束射向天空的手電光上正玩耍得起勁,手電卻突然被關閉了,于是他們在驚恐的喊叫中紛紛落地┅┅所不同的是,動畫里那是漫畫家們的奇思妙想,而我制造出來的這種錯愕,卻純屬自然狀態下的一種自然反應。因為這時候,一株極不平凡的小黃花猛然闖入了我的視線,那神情,那姿態,分明是一位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在一蹦一跳地奔走宣告:“春天來了,春天來了!”我的心頓時顫栗起來,急切地撲了過去┅┅

    啊,冰凌花,這是一株何其艱難生長著的冰凌花呀!它的根系扎在巖石的縫隙中,上面只覆蓋著幾片枯爛的樹葉和一絲殘土。可是,它卻奇跡般活下來了!隨風搖曳的花束,看上去盡管有些枯瘦,卻挺拔堅韌、不屈不撓,殘冰敗雪在它的周圍一點點隱退著,那一滴滴晶瑩的水珠,“叮咚、叮咚”地叩擊著大地的沉默。從這種水珠與大地的震顫之中,我聽到了冰凌花的歡笑,也聽到了一種來自我心靈深處的急切的呼喚┅┅

    驀地,淚水一下子模糊了我的視線,心在燃燒,血在沸騰,渾身都在顫抖!我竭力克制著,一邊抹著涌泉般流淌的淚水,一邊急急地往家里跑去。回到家,找出紙筆,一口氣寫下了那篇直擊靈魂的文字——《冰凌花》。

    俗話說,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這句話在我身上真的應驗了。1992年快到春節的時候,我在收音機里頭一次聽到了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439播音室”節目,節目中播放的散文,大多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少年朋友,或許是因為文章在帶給他人美感的同時,也都特別感人、特別勵志的原因吧,我越聽越愛聽、越聽越著迷。那天,猛然就想起了自己寫的那篇稿子,總感覺節目中播放的散文跟我自己寫的那篇稿子,在風格和內容上都十分相近,于是就翻找出來,改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改得不能再改了,才壯著膽子投了出去。接著,我就在度日如年的煎熬中,一天到晚地掰著手指頭嘀嘀咕咕,暗自盤算著那封信走到哪了?編輯收沒收到?大概過了三四天吧,我就更沉不住氣了,每天都是早早地守候著收音機的旁邊,唯恐錯過了自己的那篇文章。大概是過了第八天吧,終于收到了好消息:我投出去的散文《冰凌花》,被中央人民廣播電臺“439播音”室節目采用了!

    那是1992年2月6日(農歷正月初三),那天,因為妻子不在家,我是在我媽家吃的午飯,不知怎么就忘記了時間,等我吃過午飯,才猛然想起“439播音室”的事兒,眼看播出的時間就快到了(13:30播出),我頓時急出了一身汗,因為我媽家沒有收音機,我只得往自己家跑。當時,我們連隊剛建新址,我媽家在新區住,我家在老區住,兩地相隔有三里多路,由于太著急,我一路跑得氣喘吁吁,大汗淋漓,一到家就趕忙把收音機打開了。真是太及時了,我剛一打開,里面就傳出了節目主持人魏東老師那充滿感情的磁性的聲音:春節一過,在遙遠的黑龍江,冰凌花就要開放了。請聽黑龍江省密山縣金沙農場18連孫丙杰寫的散文《冰凌花》。接著,音樂響起,魏東老師就隨著背景音樂的節奏,開始了聲情并茂的朗誦:“冰凌花,又叫報春花,在中國的北方極普遍┅┅”聽著這熟悉的臺詞,我的心都快跳出來了,耳朵離那臺半導體收音機也是越貼越近,越貼越近,但還是覺得不過癮,于是抱起收音機就跑到房山頭的鄰居家,一進門就聲音顫顫地喊起來:“發了,發了,我的文章發了……”

    后來我才知道,那期“439播音室”節目,農場有好多人都聽到了,于是,一時間,我成了農場的名人。他們都很好奇,都不相信我能寫出這么美的散文,更不相信我第一次投稿就能上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那段日子,經常會有人來找我答疑解惑、討教經驗。我說,我的經驗很簡單,就是常看、多看《人民文學》。我還告訴他們,《人民文學》雜志是中國國家級雜志,是代表中國文學期刊水平的標桿雜志,所以,里面發表的文章都是精品,經常看《人民文學》,就等于經常跟文學大師對話,時間長了,你就是想不進步恐怕都不行。

    他們也都很認同我的觀點,說我的這個學習方向太對了,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門,就是應該多看《人民文學》這樣的高端雜志。

    其實,我說的也都是實情。自從1988年牽手《人民文學》以來,我一直都在接受著《人民文學》雜志那一篇篇精品力作的滋養,自然也一直都在進步,每次給我大舅寫信,他都對我的文筆又驚又喜,說我將來會成為一名作家。

    那時候,全國正在掀起文學熱,一夜成名的作家比比皆是。我們農場雖然地處偏遠,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波及,好多人都懷揣著文學夢想,期待著有朝一日也能出名,也能通過文學改變自己的命運。所以,在我的帶動下,那幾年,我們農場《人民文學》雜志的訂閱量,跟前幾年相比,一下子翻了好幾番。

    后來,我的那篇散文又被收入《四季風箏》——中央人民廣播電臺439播音室散文精品,更加提高了我在當地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也更加激發了我的寫作動力和學習熱情。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心里才真正萌生了當作家的愿望,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每年都會有幾篇散文和小說在各級報刊上發表。

    能從一個對文學概念一片荒蕪的門外漢,到逐漸成為一個能對文字自由駕馭的成長中的作家,這和我一直都在不斷地吸允著《人民文學》雜志中那一篇篇精品力作的營養分不開。現在我終于可以像雄鷹一樣,在廣闊的藍天上自由地飛翔了,但是,我深深地知道,不管我飛得多高、多遠,永遠都不會飛出《人民文學》那雙如母親一樣關切的目光。這輩子,我是離不開她了,同樣,她也舍不得我。我想,這種彼此依戀、彼此牽掛、彼此扶持、彼此成長的關系,才是雜志與讀者之間最好的橋梁紐帶吧!

    祝《人民文學》越辦越好,祝《人民文學》與讀者的友誼地久天長!

    作者簡介:孫丙杰,男,1966年生,黑龍江人,1992年開始發表散文和小說,作品散見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和《脊梁》《文學月刊》《檢察文學》《三角洲》《六盤山》《佛山文藝》《牡丹》《北大荒文學》《北大荒文化》《黑龍江日報》《農墾報》《北大荒日報》等省內外多家報刊。并有小說獲《小說選刊》筆會獎、散文獲全國散文征文獎。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专区第1集| 精品无码成人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伦理久久久久久| 久久香综合精品久久伊人| 一区二区不卡久久精品|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1| 国产精品无码亚洲精品2021| 久久国产精品2020免费m3u8| 国产99久久九九精品无码|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放毛片 | 精品人妻伦一二三区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 蜜芽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 亚洲最大天堂无码精品区| 久久九九亚洲精品| 亚洲精品国产电影| 日韩精品久久不卡中文字幕|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电影| 好男人视频社区精品免费|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午夜精品福利影院| 亚洲精品伊人久久久久| 久热re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黑人无码精品又粗又大又长|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99热亚洲色精品国产88| 日韩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伊人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无码|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理论片|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123区|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精品偷拍| 国产av一区最新精品|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址| 中文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