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大院》從商業誠信到家國情懷
新編歷史晉劇《王家大院》劇照
一、立意新穎 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有機融合
新編歷史晉劇《王家大院》主要講述王家長子、戶部郎中王崇仁嚴家訓、正家風以及毀家紓難的故事,一改寫晉商就是寫誠信的創作模式,繞開晉商艱苦創業、誠信經營等常規內容,獨辟蹊徑地從王氏治家入手,深層次探究王氏家族能夠傳承八代人、興盛400年的根源。用“比豆腐”“當扁擔”“正家風”的小故事冷靜反思“富不過三代”的緣由;又用“傾庫兌銀”“抵院賑災”等情節展現了王氏家族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恰到好處地反映了王家從嚴治家、尚儉立德的治家理念和家國一體的社會擔當意識,以治家之小,見治國之大。因此,該劇傳遞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傳統文化主題便有著強烈的時代感,昭示了社會的訴求和期盼。
二、情節緊湊 重重壓力下彰顯人性本色
該劇情節緊湊,矛盾集中,在晉商發展的復雜歷史背景下,主創用獨特的戲劇思維進行了梳理、提煉和選擇,舍掉一些事件過程的展現,而傾力于用家族危機的化解去展示主人公內心世界。王家傳家寶扁擔的遺失,是家族危機初次顯現;王家長子崇仁開始著手查賬,緊接著祠堂被封、牌匾被摘;王家三少爺崇禮違背祖訓吸毒行跡敗露,按家法該逐出府門,崇禮又為弟弟擔保;后來各商號虧損,津京票號毀壞,朝廷又催酬糧款,使家族危機雪上加霜,崇仁抵押大院籌款報國。以王崇仁為代表的儒商精明、務實、厚道、大義的精神得以淋漓盡致地呈現。
三、舞臺詩性 地域民俗構筑壯闊文化背景
《王家大院》將山西晉商的“開鎖文化”“飲食文化”“民歌文化”“祭祖文化”“楹聯文化”“家風文化” “大院建筑文化”等民俗文化與地方戲曲的唱念做打等程式化表現手段混融一體,增加了舞臺的可視性。整部劇舞美、燈光設計具有深邃的歷史感和濃郁的地方色彩,樸實不沉悶,昂揚不張揚,舞臺呈現充分體現了整體性和完整性;用樸實的手法將傳統晉劇的音樂與地方元素融合在一起,充分展現晉劇唱腔原有的地方風味。其中,祁太秧歌音樂元素的運用,使旋律自然流暢、鄉味濃郁,真實立體地再現了晉商的生活。
《王家大院》是一部蘊含哲理的情感戲,創作者成功地駕馭了全劇的情節結構和場次安排,以王家治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處理方法為主線,勾勒出人物性格特點及情感起伏,架構起一出具有現代品格風貌的晉劇新作。它以傳統文化治家理念去回應現代人的價值觀念,同時調動各種藝術手段,極大地豐富了舞臺的視聽表現力,在舞臺意象中又凝聚著審美張力,滿足了信息時代人們的審美心理和多元需求。